《为了n》剧情介绍豆瓣

为了N(Nのために)是一部2014年的日剧豆瓣评分8.8,这部日剧改编自凑佳苗的同名原作为了N。

剧情简介如下:

2004年的圣诞夜,某高级公寓内,野口贵弘(德井义实 饰)及其妻子奈央子(小西真奈美 饰)双双遇害,现场则有四个惊慌失措的年轻人:杉下希美(荣仓奈奈 饰)、成濑慎司(洼田正孝 饰)、安藤望(贺来贤人 饰)和西崎真人(小出惠介 饰)。最后西崎认罪,入狱服刑十年。曾经在濑户内海某小岛担任驻警的退休刑警高野茂(三浦友和 饰)对此案存有诸多疑问,当年出生在该小岛的希美和慎司曾卷入神秘的失火事件,上京后的希美与安藤是大学同学,两人又和西崎租住在同一公寓中。千丝万缕将四个年轻人以及野口夫妇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需要守护的“N”,他们用谎言编制了扑朔迷离的爱恨迷局…… 

本片根据凑佳苗的原作改编。©豆瓣

在日语的发音里这场案件里的所有人名字的开头都有N,而这场案件中所有人都为了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N而撒谎了。

具体的剧情每个人只要去看这部剧就可以了解,但我今天想要谈谈的是本剧主角杉下希美对于人生的一些看法。

杉下希美原本过着濑户内海算是幸福的生活,看起来和睦的家庭,明媚的青春,蔚蓝的天空,穿着浴衣在夏日祭典看着自己的青梅竹马喊着喜欢的人的名字跑着跳下大海。那样的生活就好像蔚蓝的天空一般似乎永远都不会结束,人在幸福的时刻是不会想到自己是幸福的,那时候的杉下希美因为太幸福了,所以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日常的幸福、这种理所应当近似永远的时光是会有结束的一天的。

打破一切的种子则是杉下希美的父亲对自己幸福的追求。他声称自己家族活得时间不长所以从当下开始他不会再为任何人生活下去,要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所以他赶走了原来的家庭,那个看起来幸福无比的家庭,赶走了杉下希美。和自己的情人以及自己赚的钱过自己幸福的生活。

挥霍无度、完全不会营生和做饭的母亲,总是叫饿的弟弟,斡旋在生活中的杉下希美。在杉下希美看来是一切从天堂落入了谷底,是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原来无忧无虑的幸福一下子就消失了。

所以她和她的青梅竹马走得更近了,所以她想要有人来救她,所以她拼了命地想要抓住自己的幸福,所以她拼了命的想要靠自己去争取。

明明她在学生时代最想要的离开濑户内海的名额已经到了手中了,她却又为了青梅竹马发生的一些事而放弃了。

依旧蔚蓝犹如永恒的天空,得到原本属于杉下希美机会的青梅竹马被班级的人们祝福,然而两人之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青梅竹马了,从前看上去不会改变的一切都变了。

所以杉下希美会向自己那个“幸福”的、只顾自己的父亲下跪,为了离开这个小岛,为了挣脱一切的桎梏,为了自己的幸福。

哪怕在没有自己容身之地的东京,哪怕在会漏水的公寓,哪怕生活一次又一次把她推到退无可退的地方,哪怕失望不停地追逐着她。

她没有放弃。

从前她有自己的青梅竹马,后来遇到了同一个宿舍的安藤,她害怕自己不值得幸福,却一如年少时一样不断地向上,不愿意向命运之神屈服,一直在挣扎、一直在挣扎。

看完为了N,不谈结局如何,其实整部剧和谋杀案之间的关系也不深,唯独对杉下希美这个角色和她对人事物的态度有很深的触动。

我们在人生中也总是不断地遇到挫折,幸福的时刻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幸福,想要的东西求不得,有时候不管怎么努力了临到手中依旧是空空如也一无所获。即使人生始终在一个又一个空欢喜之间来回切换,我们还是选择去追逐。

就像杉下希美一样,我们也常常期望着。

不知道长大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只要比现在开心就好了,都能幸福就好了。

虽然我们常常会意识不到幸福的生活,虽然我们也会做错事,会遇到不公平的种种,但我希望,我希望我永远不会放弃我的希望,也希望经过挣扎的我们,不论结果如何,最后还是会这样觉得:

回头看来,硬要说的幸福还是不幸的话,我是幸福的。 摘要:行为动机非常重要,不同的行为动机即使导致相同的结果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有的人是为了他人,有的人是为了自己,或者两者本质是相同的?

《为了N》 是日本知名作家凑佳苗的小说,并于最近被翻拍为 同名电影 。2004年的圣诞夜,某高级公寓内,野口贵弘及其妻子奈央子遇害,出现在现场的四个惊慌失措的年轻人:杉下希美、成濑慎司、安藤望和西崎真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出生小岛的希美和慎司曾卷入神秘的失火事件,希美与安藤是大学同学,两人又和西崎租住在同一公寓中。最后西崎认罪,入狱服刑十年。十年后,妻子在当年的失火事件中失声、曾任小岛驻警的退休刑警高野茂试图揭开两起案件的真相。每个人都有需要守护的“N”(相关人物名字的首字母都是“N”),而最后事件的真相却令人唏嘘。

抛开具体的事件,我们能从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命运的玩笑,更重要的是隐藏在每个人内心的动机。如果能事先知晓自己的动机,而又对其他人坦诚相告,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误会甚至悲剧发生。

有的人是为了他人。首先,父母和子女之间大概是最纯粹的关系。通常情况下父母会倾尽所能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却很少顾及心理需求;然而反过来子女也会为了父母付出沉重的感情,即使他们本身没意识到。有的孩子会叛逆,可能心理动机只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有的孩子顺从听话,但可能他们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压抑内心的真实。其次,个人会为了特定群体而奉献。大批踊跃的的志愿者会为了目标明确的志愿工作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会无偿的帮助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也会尽自己所能唤醒社会公众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有人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互联网上无偿为他人回答问题或者提供咨询;字幕组会无偿把自己翻译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供爱好者学习使用。最后,公众人物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改变社会。美国富豪们通过设立基金会向非洲落后国家免费提供疫苗和食品,国内也有媒体人崔永元和柴静为了唤醒社会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和环境污染的关注而自掏腰包制作纪录片。

然而可能最终是为了自己。首先,父母和子女之间,父母在对子女提出要求时必定会考虑自己以往的成长经历,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想要尽量去避免,甚至可以视作自己的第二人生;而子女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关注和赞同,即使成年后,如果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他们还在潜意识里为了父母而活,在心理上仍然是孩子。其次,志愿者们虽然没有获得类似正式工作的经济补偿,却能获得纪念品、证书等荣誉,最起码也会有精神上的自我满足;而且通过活动认识的志同道合的伙伴和集体归属感也是心理补偿的一部分。最后,公众人物改变社会,一方面强化了自己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如果能借助社会的力量促进有关政策的推行,自己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能从中受益。

其实为了他人还是为了自己可能没有必要分得太清,这个社会本来就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不可能离开群体而活。当个人为群体贡献了力量,自己也能被社会认同,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工作前还可以为了兴趣爱好而做一件事,那么当这件事成为工作时就必须要考虑如何为别人服务、而不单单是如何自己从中获得满足。其实真的爱好一部作品或者某项活动,人们会本能的向他人宣传,首先是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希望能从他们那里获得认同,也希望从新增的同好身上获得共同话题和交流的机会;社交媒体盛行的原因,除了人们炫耀的欲望外,大概就是分享的本能了。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如果从别人那里获得了服务或者知识却无法回报反而会感到愧疚。但必须清楚的是,当人们为了别人奉献或着为了自己索取时,动机其实是一致的,差别大概只是时间而已。

然而却恰恰是这个时间差阻碍了这种理想情况的实现。当只着眼于眼前利益、无法对未来抱有乐观的预期时,人们就会斤斤计较当下自身利益的得失,只关注自己对于别人的贡献、看不到自己曾经或者未来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帮助,只会逐渐把自己和社会隔离开,在提防别人从自己身上获益的同时也限制了自身的成长。人与人之间需要的仅仅是 信任 而已。

联想《为了N》的剧情,我在脑内构思了这样的对话:

--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呢?

--我早点告诉你你能理解吗?摆脱,还是让我保留点希望吧。

--你只是对我、对你自己没有信心罢了。

那么你对人们的行为动机有什么看法?你觉得为了自己和为了他人之间有什么差别?你相信别人吗?欢迎回复分享!

《为了N》 , 感想 , 动机 , 交流 , 信任

1/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