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72.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7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7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7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7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7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80.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8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8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8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8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8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8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8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8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8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90.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9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92.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9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9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9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9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9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9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9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10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10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0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10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04.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0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0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07.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10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0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11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1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1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13.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1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117.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118.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1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20.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1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2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2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24.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12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26.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127.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1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2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3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13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3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3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1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3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3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39.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14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4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4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