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宾雁(1925年2月17日—2005年12月),黑龙江哈尔滨人,作家、记者,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代散文作家。曾用笔名刘浏、刘克、申明、刘子安、金大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日报社记者。他在各种场合公开反对四项基本原则,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7年1月被开除党籍。2005年12月4日,刘宾雁因晚期癌症在美国新泽西病逝。
代表作有《刘宾雁报告文学选》、《刘宾雁报告文学集》、《艰难的起飞》等。
少年时代家境贫寒,几度辍学。早年受俄罗斯文学人道主义思想影响,追求社会正义,投身于革命。
1943年,读高中时参加地下抗日斗争。1944年加入共产党。
1946年起,先后在哈尔滨、沈阳等地从事教育和青年团工作。自学掌握了俄语,开始翻译《真理的故事》等苏联文学作品。
1951年,调北京《中国青年报》任记者、编辑。
1955年,到兰州黄河大桥工地采访,写成报告文学《在桥梁工地上》,随后又发表报告文学《本报内部消息》和评论《道是无情却有情》,从此在文坛引起广泛注意。
1957年,被定为右派下放劳动。
1961年~1969年,回《中国青年报》国际资料组工作。
1969年~1977年,下放干校劳动。
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调至《人民日报》社。
1979年,发表报告文学《人妖之间》,引起更多注意。
1984年12月~1987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5年,刘宾雁在《开拓》创刊号上发表了报告文学《第二种忠诚》,同年在《文汇月刊》上发表了《我的日记》,1986年10月又在《报告文学》上发表了《未完成的埋葬》。这三篇涉及到上海海运学院人和事的稿件,引起了学院教职员工的强烈反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一时海内外议论纷纷,成为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刘宾雁这三篇所谓揭露阴暗面的作品,内容严重失实,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破坏团结,干扰了实际工作,给这所学院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摘自1987年02期《中国记者》郭礼华《刘宾雁怎样歪曲事实》一文)
1989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做出决议,取消他的中国作家协会会籍,并撤消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团委员和理事等职。
2005年初,病逝,终年80岁。
主要成就著作名 | 期刊/期数 | 文学奖项 |
人妖之间 | 《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 | 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
一个人和他的影子 | 《十月》/1980年第6期 | |
艰难的起飞 | 《人民日报》/1981年1月3日 | 1981—198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
关东奇人传 | 《文汇月刊》/1984年第3期 | 1983—1984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
没有上银幕的故事 | 《人民日报》/1986年8月7日 | 1985—1986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 |
《在桥梁工地上》,《人民文学》,1956年04期
《本报内部消息》,《人民文学》,1956年10期
《“不需要的荣誉”》,《读书》,1956年10期
《作家与读者》,《人民文学》,1957年01期
《文学要议政、议经、议文》,《上海文学》,1979年01期
《人民,只有人民……》,《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02期
《关于“写阴暗面”和“干预生活”》,《上海文学》,1979年03期
《人是目的,人是中心——对在作协代表大会上发言的补充》,《文学评论》,1979年06期
《人妖之间》,《人民文学》,1979年09期
《关于〈人妖之间〉答读者问》,《人民文学》,1980年01期
《路子还可以更宽些》,《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从〈人妖之间〉引起的》,《人民文学》,1980年12期
《路漫漫其修远兮……》,《人民文学》,1981年01期
《不应忘记的历史》,《电影艺术》,1981年02期
《风雨昭昭》,《人民文学》,1981年06期
《闪闪发光的<金子>》,《剧本》,1981年06期
《应是龙腾虎跃时》,《当代》,1982年05期
《因为我爱……——记朱伯儒》,《当代》,1983年03期
《我的感想》,《当代》,1983年06期
《荆棘与鲜花》,《文学评论》,1985年01期
《生活在催迫作家》,《文艺研究》,1985年01期
《犹闻秦钟汉鼓声》,《中国作家》,1985年02期
《灵魂中发生的变革》,《今日中国》,1985年02期
《重大变化的结果——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纪事》,《群言》,1985年01期
《三十七层楼上的中国》,《上海文学》,1986年08期
《关于川剧〈潘金莲〉,和它引起的一点联想》,《中国戏剧》,1986年08期
《天职》,《上海文学》,1988年08期
《关于一次无效采访的报告》,《上海文学》,1988年12期
翻译书目书名/国籍 | 原著者 | 出版机构/出版时间 |
真理的故事(话剧)/苏联 | M·阿丽格尔 | 中南新华书店 |
苏联少年先锋队的工作(论文)/苏联 | 安德列夫等 | 青年出版社/1950年 |
在西北利亚某地(话剧)/苏联 | 伊林娜·伊吾什尼科娃 | 东北新华书店/1950年 |
苏联列宁共青团团史/苏联 | 列宁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鼓动部编 | 青年出版社/1950年 |
一个青年团小组/苏联 | B·柯热维娜 | 青年出版社/1952年 |
小雪花/苏联 | 维·柳化莫娃 | 青年出版社/1952年 |
红领巾(话剧)/苏联 | 谢·米哈尔柯夫 | 上海少儿/1954年 |
苏联戏剧创作发展的几个问题(论文)/苏联 | 何·法捷耶夫等 | 人文/1954年 |
论马雅可夫斯基诗作的思想性和技巧(论文)/苏联 | 彼尔卓夫 | 作家出版社/1955年 |
在中等水平上/苏联 | A·卡里宁 | 作家出版社/1956年 |
1976~1990年世界经济的主要趋向/匈牙利 | 姆·希毛伊领导的研究组编著 | 人文/1978年 |
论美和艺术(专论)/苏联 | 波斯彼洛夫 |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 |
《在桥梁工地上》,《人民文学》,1956年04期
《本报内部消息》,《人民文学》,1956年10期
《“不需要的荣誉”》,《读书》,1956年10期
《作家与读者》,《人民文学》,1957年01期
《文学要议政、议经、议文》,《上海文学》,1979年01期
《人民,只有人民……》,《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02期
《关于“写阴暗面”和“干预生活”》,《上海文学》,1979年03期
《人是目的,人是中心——对在作协代表大会上发言的补充》,《文学评论》,1979年06期
《人妖之间》,《人民文学》,1979年09期
《关于<人妖之间>答读者问》,《人民文学》,1980年01期
《路子还可以更宽些》,《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从<人妖之间>引起的》,《人民文学》,1980年12期
《路漫漫其修远兮……》,《人民文学》,1981年01期
《不应忘记的历史》,《电影艺术》,1981年02期
《风雨昭昭》,《人民文学》,1981年06期
《闪闪发光的<金子>》,《剧本》,1981年06期
《应是龙腾虎跃时》,《当代》,1982年05期
《因为我爱……——记朱伯儒》,《当代》,1983年03期
《我的感想》,《当代》,1983年06期
《荆棘与鲜花》,《文学评论》,1985年01期
《生活在催迫作家》,《文艺研究》,1985年01期
《犹闻秦钟汉鼓声》,《中国作家》,1985年02期
《灵魂中发生的变革》,《今日中国》,1985年02期
《重大变化的结果——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纪事》,《群言》,1985年01期
《三十七层楼上的中国》,《上海文学》,1986年08期
《关于川剧<潘金莲>,和它引起的一点联想》,《中国戏剧》,1986年08期
《天职》,《上海文学》,1988年08期
《关于一次无效采访的报告》,《上海文学》,1988年12期
相关文章评论类《试论刘宾雁报告文学的创作个性》,《绥化师专学报》,1984年03期
《在思考与剖析中开拓前进的信心和希望——评刘宾雁的报告文学》,《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02期
《刘宾雁哪里去了》,《南风窗》,1986年08期
批驳类《方励之、刘宾雁鼓吹“新闻自由”的实质》,《新闻战线》,1989年第11期
《正确对待我们社会的阴暗面——兼驳》,《新闻战线》,1991年第01期
回忆类《许知远:从刘宾雁到胡舒立》、《刘再复:缅怀傻到底的宾雁老大哥》,共识网,2010年1月20日
人物事件198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出《关于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章》的通知。要求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地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针对少数党员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通知强调各级党组织必须坚决同一切违背党章的错误言行进行斗争,这是各级党的组织和每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根据通知的精神,刘宾雁被开除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