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1962年11月8日出生于山东五莲,心脏病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副主委。
葛均波于1984年从青岛医学院毕业;1987年获得山东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从上海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被公派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1993年获得美因兹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后到埃森大学医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1995年担任埃森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2000年加入九三学社;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至2016年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葛均波院士长期研究心脑血管方向的疾病。
1962年11月8日,葛均波出生于山东省五莲县中至镇葛家崖头村一个农民家庭。
1978年,进入五莲县第一中学就读。
1979年,16岁时考入青岛医学院。
1984年7月,从青岛医学院(现青岛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7年8月,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0年1月,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0年,被公派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联合培养。
1993年,从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跟随导师艾贝尔教授到埃森大学医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1995年,担任埃森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
1999年4月,婉拒了导师的挽留,举家回国。
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12月—2016年4月,担任同济大学副校长。
2018年11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2020年5月24日,代表九三学社中央作题为《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的大会发言。
2022年7月17日,当选为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八届委员会副主委。
2022年12月,当选为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科研综述
葛均波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影像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这一发现使心肌桥的检出率提高到95%以上;主持研制了中国首例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作为首位中国学者在美国TCT会议上首创“逆行钢丝对吻技术”;成功实施中国首例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经皮二尖瓣修复术及经皮肺动脉成形术。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10月中国科学院网站显示,葛均波先后发表SCI收录的通讯、第一作者论文150余篇,主编《Intravascular Ultrasound》等中英文学术著作6部。
1、Ge,J.,Sun,A.,Paajanen,V.,Wang,S.,Su,C.,Yang,Z.,... & Zou,Y(2008),Molecular and 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SCN5A mutation associated with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nd dilated cardiomyopathy. Circulation: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1(2)83-92.
2、Ge,J.,Qian,J.,Wang,X.,Wang,Q.,Yan,W.,Yan,Y.,... & Liu,X(2007),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he sirolimus‐eluting stents coated with bioabsorbable polymer coating in human coronary arteries.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69(2)198-202.
3、Ge,J.,Li,Y.,Qian,J.,Shi,J.,Wang,Q.,Niu,Y.,... & Zou,Y(2006),Efficacy of emergent transcatheter transplantation of stem cells for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CT-STAMI),Heart,92(12)1764-1767.
4、Ge,J.,Zhao,G.,Chen,R.,Li,S.,Wang,S.,Zhang,X.,... & Yang,Y(2006),Enhanced myocardial cathepsin B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8(3)284-289.
5、Ge,J.,Shen,C.,Liang,C.,Chen,L.,Qian,J.,& Chen,H(2006),Elevate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expression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resteno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112(1)85-90.
6、Ge,J.,Jia,Q.,Liang,C.,Luo,Y.,Huang,D.,Sun,A.,... & Chen,H(2005),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might promote atherosclerosis through inducing the immune maturation of dendritic cells. 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 Vascular Biology,25(10)2157-2163.
7、Ge,J.,Han,Y.,Jiang,H.,Sun,B.,Chen,J.,Zhang,S.,& Du,Z(2005),On behalf of the RACTS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Antiplatelet Trial of Cilostazol Versus Ticlopidin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Stenting)Trial Investigators. RACT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antiplatelet trial of cilostazol versus ticlopidin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stenting:long-term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outcome. J Cardiovasc Pharmacol,46,162-6.
8、Ge,J.,Huang,D.,Liang,C.,Luo,Y.,Jia,Q.,& Wang,K(2004),Upregulation of lectinlike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 expression contributes to the vein graft atherosclerosis:modulation by losartan. Atherosclerosis,177(2)263-268.
9、Ge,J.,Baumgart,D.,Haude,M.,Görge,G.,von Birgelen,C.,Sack,S.,& Erbel,R(1999),RETRACTED ARTICLE:Role of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 in identifying vulnerable plaques. Herz,24(1)32-41.
10、Ge,J.,Chirillo,F.,Schwedtmann,J.,Görge,G.,Haude,M.,Baumgart,D.,... & Erbel,R(1999),Screening of ruptured plaque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Heart,81(6)621-627.
11、Ge,J.,Liu,F.,Bhate,R.,Haude,M.,Görge,G.,Baumgart,D.,& Erbel,R(1999),Does remodeling occur in the diseased human saphenous vein bypass grafts? An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stud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ac Imaging,15(4)295-300.
12、Ge,J.,Jeremias,A.,Rupp,A.,Abels,M.,Baumgart,D.,Liu,F.,& Erbel,R(1999),New signs characteristic of myocardial bridging demonstrated by intracoronary ultrasound and Doppler.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23)1707-1716.
13、Erbel,R.,& Ge,J(1995),Novel techniques of coronary artery imaging. Current Opinion in Cardiology,10(6)626-633.
14、Ge,J.,Erbel,R.,Görge,G.,Haude,M.,& Meyer,J(1995),High wall shear stress proximal to myocardial bridging and atherosclerosis:intracoronary ultrasound and pressure measurements. Heart,73(5)462-465.
15、Ge,J.,Erbel,R.,Zamorano,J.,Haude,M.,Kearney,P.,Görge,G.,& Meyer,J(1995),Improvement of coronary morphology and blood flow after stenting.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ac Imaging,11(2)81-87.
16、Ge,J.,Liu,F.,Kearney,P.,Görge,G.,Haude,M.,& Erbel,R(1995),Acute coronary artery closure following intracoronary ultrasound examination.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agnosis,35(3)232-235.
17、Ge,J.,Haude,M.,Görge,G.,Liu,F.,& Erbel,R(1995),Silent healing of spontaneous plaque disruption demonstrated by intracoronary ultrasound. European heart journal,16(8)1149-1151.
18、Ge,J.,Liu,F.,Görge,G.,Haude,M.,Baumgart,D.,& Erbel,R(1995),Angiographically'silent'plaque in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etected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6(10)805-810.
19、Ge,J.,Liu,F.,Kearney,P.,Görge,G.,Haude,M.,Baumgart,D.,... & Erbel,R(1995),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 American heart journal,130(4)765-771.
20、Ge,J.,Erbel,R.,Rupprecht,H. J.,Koch,L.,Kearney,P.,Görge,G.,... & Meyer,J(1994),Comparison of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d angiography in the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bridging. Circulation,89(4)1725-1732.
21、Ge,J.,Erbel,R.,Gerber,T.,Görge,G.,Koch,L.,Haude,M.,& Meyer,J(1994),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 of angiographically normal coronary arteries:a prospective study in vivo. Heart,71(6)572-578.
22、Ge,J.,Erbel,R.,Zamorano,J.,Koch,L.,Kearney,P.,Görge,G.,... & Meyer,J(1993),Coronary artery remodeling in atherosclerotic disease:an intravascular ultrasonic study in viv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4(11)981-986.
承担项目
根据2020年10月中国科学院网站显示,葛均波先后承担“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担任职务 |
药物涂层支架在冠心病应用的研制和开发 | 国家863计划项目 | 项目负责人 |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防治的基础研究炎症感染因素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子项目 | 项目负责人 |
疑难高危冠心病诊疗优化方案的研究 | 上海市医学发展重点基金研究课题 | 项目负责人 |
血管树突状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机制的研究 | 上海市科委发展基金 | 项目负责人 |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10月中国科学院网站显示,葛均波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
获奖时间 | 奖励名称 |
2005年 |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06年 |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
2011年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一)、第七届Essen-Mayo-Mainz大会一等奖、第二届国际超声心动图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人才培养葛均波指出:“从供求角度分析医疗机构每年招收医学本专科毕业生的人数,发现输出端与需求端存在严重失衡。”原因在于医学高校在不断扩招提升数量的同时,未能很好地兼顾教育质量。他表示,中国医学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很难达到医疗机构的用人要求和专业水平需求,他们多选择转行以缓解就业压力。加之医疗机构多存在编制等用人限制问题,医疗行业教育资源投入无法获得最大化收益。
葛均波说:“盲目扩张的结果是使原来一些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失去特色,所有大学趋于同质化,造成重复建设和有限资源浪费。”对此,葛均波建议,医学院校招生应量体裁衣,合理调整各区域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及结构,不盲目扩充招生数量;一流大学建立医学院或医学专业应充分考虑医疗机构所需,帮助解决因专业要求不对等造成的医疗人才供给端与需求端衔接不畅的问题;建立更合理的阶段性培养机制,规范住院医生、专科医生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医疗人才质量。
荣誉表彰荣誉表彰 |
世界500名最有影响的科学家 |
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杰出奖 |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感动上海年度人物 |
“最美医生”称号 |
上海市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候选人 |
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 |
欧洲心脏病学会院士 |
上海十大杰出青年 |
上海市科技英才奖 |
中德医学会杰出贡献奖 |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首届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 |
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 |
全国先进工作者 |
九三学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
入选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名册 |
时间 | 担任职务 |
2008年3月—201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2年12月—2012年12月 | 九三学社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2010年6月 | 泰山医学院教授 |
2017年4月 | 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七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17年12月 | 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 |
2018年后先后任职世界心脏联盟常务理事、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委、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中德医学协会名誉会长、全球华人心脏保健网主席、国际心脏病大会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SCAI的Board of Trustee成员、德国Essen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第四军医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客座教授、同济医科大学心脏病研究所荣誉顾问、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学术顾问。
现任职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
个人生活人物轶事葛均波11岁时骑自行车不小心摔断了胳膊,被医院误诊,后来被一位老中医治好。葛均波被老中医的医术深深折服,从此,当医生、治病救人成了他一生的理想。
2016年4月1日,葛均波在赴美航班上紧急救治了一名突发心衰合并房颤的美国乘客,并一路护航至飞行目的地。
兴趣爱好葛均波从小喜欢游泳。上初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当时规定每人都得学一种乐器,葛均波选择了弹秦琴。之后弹秦琴成了他消遣休息的重要方式。
人物评价葛均波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创造了多个心脏病诊治上的“全国首例”和“上海第一”;他在血管内超声研究、新型冠脉支架研发、支架内再狭窄防治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提升中国心血管病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此外,他倡导成立了华东地区首条24小时全天候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绿色通道”,挽救了无数冠心病患者的生命,被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心脏病研究专家之一。(中国新闻网评)
葛均波积极推动心血管病防治事业的发展,多年来成功抢救了超过2000例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他自主研制的可降解涂层新型冠状支架,平均每年使得超过10万例冠心病患者获益,可为患者和国家每年节省医疗费用支出十多亿元。(中央宣传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