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百精,男,1976年3月生,汉族,吉林磐石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共青团第十九届中央书记处书记。\n主要从事传播学与公共传播教学与研究,承担公共传播、传播与社会、公共关系学概论等课程教学工作,出版《说服与认同》、《公共关系学(第二版)》、《危机传播管理(第三版)》、《中国公共关系史》等专著,译著有《舆论的结晶》、《取悦公众》、《宣传》、《制造认同》。曾获国家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北京市青年名师(2019)、宝钢优秀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等荣誉和奖励。
人物履历1995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求学,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胡百精长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
历任中国人民大学院长助理、传播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兼任公共传播研究所所长。
2020年09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n2022年10月,当选中国人民大学第十五届党委常委、副书记。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2023年6月,任共青团第十九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
职务任免2023年6月22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团中央领导机构。胡百精当选为共青团第十九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n
社会兼职教育部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7)。
2022年7月,当选为北京教育新闻宣传学会理事长。
2023年,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研究领域
传播学与公共传播
主讲课程
公共传播、传播与社会、公共关系学概论、危机传播管理
代表性成果
- 专著
《说服与认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中国公共关系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危机传播管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公共关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 主编
“中国危机管理研究年度系列报告”,已出版6部
- 译著
《宣传》,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取悦公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舆论的结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每一分钟诞生一位顾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 论文
《互联网与对话伦理》,当代传播,2015年05期
《互联网与信任重构》,当代传播,2015年04期
PublicRelationsandChineseModernity:A21stCenturyPerspective>,JournalofPublicRelationsResearch,2015年05期
ChannelSelectionandKnowledgeAcquisitionDuringthe2009BeijingH1N1Flu:AMediaSystemDependencyTheoryPerspective,ChineseJournalofCommunication,2014年07期
《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先秦修辞思想与中国古代公共关系史》,当代传播,2014年02期
《中国公共关系30年的理论建设与思想遗产》,国际新闻界,2014年02期《互联网与重建现代性》,现代传播,2014年02期
《社会转型、专业化与新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关系史纲:中国现代公共关系三十年(下)》,当代传播,2013年06期
《风险社会、对话主义与重建现代性:“非典”以来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语境与路径》,国际新闻界,2013年05期
《合法性、市场化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公共关系史纲:中国现代公共关系三十年(中)》,当代传播,2013年05期
《新启蒙、现代化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公共关系史纲:中国现代公共关系三十年(上)》,当代传播,2013年04期
《新媒体时代下的烟草控制传播效果评估与策略建议》,中国健康教育,2013年04期
《现代公共关系的哲学基础与民主悖论:以伯内斯的公关思想为研究和批判个案》,新闻大学,2013年02期
《现代公共关系伦理史纲》,现代传播,2013年01期
《大众媒体的控烟图景与传播模式研究》,中国健康教育,2012年11期
《对话与改革:美国进步主义运动时期的公共传播与社会认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健康传播观念创新与范式转换:兼论新媒体时代公共传播的困境与解决方案》,国际新闻界,2012年06期
《新媒体、公关“元话语”与道德遗产》,国际新闻界,2010年08期
《公共关系的话语形态与社会责任》,国际新闻界,2009年11期
《公关、对话及其可能性——从三鹿奶粉事件看公关的价值前提》,国际新闻界,2008年10期
《“非典”以来我国危机管理研究的总体回顾与评价——兼论危机管理的核心概念、研究路径和学术范式》,国际新闻界,2008年06期
《北京奥运会与文化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国际新闻界,2008年04期
《权力话语、意义输出与国家公共关系的基本问题——从北京奥运会、拉萨“3·14”事件看中国国家公关战略的建构》,国际新闻界,2008年05期
《公共关系的“元理由”与对话范式》,国际新闻界,2007年12期
《危机状态下的议题管理》,国际新闻界,2006年03期
- 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新媒体时代公共舆论中的表达理性研究
北京市社科基金课题:社会转型期的危机传播与社会认同
主要横向课题:社交媒体与社会认同研究、后现代、消费文化与社会认同研究、央企品牌建设与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新发突发传染病健康传播模式研究、社会转型、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研究、中国危机管理年度系列报告等。
荣誉表彰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宝钢优秀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人文社科类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