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男,汉族,1949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84年10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梅庵书院首任院长。2014年被评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
莫砺锋曾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第八届、九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十届江苏省政协常委,南京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等职务。著有学术专著五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2023年5月23日上午,莫砺锋上完了他教学生涯的最后一课,正式宣布告别讲坛。
1949年4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66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
1968年下乡插队,在江苏省太仓县和安徽省泗县务农、做零时工。
1978年考入安徽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
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程千帆教授。198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莫砺锋是为新中国第一位文学博士获得者。
1984年起在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
2020年9月23日,南京大学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举行。典礼上,文学院院长徐兴无宣布成立“梅庵书院”,并聘请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为首任院长。
2023年5月23日上午,莫砺锋上完了他教学生涯的最后一课,正式宣布告别讲坛。
访学经历1986年9月至1987年7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任高级访问学者。
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在韩国全南大学任客座教授。
2001年9月至2002年2月在台湾清华大学任客座教授。
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任客座教授。
2013年4月19日任河南省驻马店市黄淮学院兼职教授,由黄淮学院副校长王冰颁发聘书。
人物轶事莫砺锋高中毕业时适逢“文革”爆发,两年后下乡插队,不断地受到“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教育,加上莫砺锋的父亲是“历史反革命”,莫砺锋已与大学彻底绝缘,所以莫砺锋只有在务农之余读点书,这是莫砺锋在单调、乏味的农村生活中的唯一乐趣。
每逢雨天的黄昏,莫砺锋手捧书本站在窗前,暮色越来越浓重,莫砺锋把双眼贴近书本才能勉强辨认文字。莫砺锋每月只能凭证购买一斤煤油,总有好多日子是没油点灯的。更难堪的是书籍的来源近于枯竭,有时实在弄不到想读的书,只好把手头原有的几本书翻来覆去地“精读”,或是到手什么就读什么,杂乱无章地“博览群书”。
插队十年,心情忧郁苦闷,总觉得青春黯淡无光,茅檐下的读书便是那段艰苦岁月中唯一的亮点。是读书滋润了莫砺锋的心灵,是读书充实了莫砺锋的生活。回忆起往事,那段经历仍然温馨得难以忘怀。读书,尤其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读书,是人生中最愉快的生活内容。
莫砺锋被许多南大中文系学生奉为“学术偶像”。他给在校研究生开设的唐宋文学研究课场场爆棚,是颇受学生追捧的热门课程。但是,要把广受好评的平时上课的内容移植到央视,必须向《百家讲坛》针对中学文化程度人群开讲的节目定位靠拢。“他们一开始就觉得我讲得不够通俗,就要求我通俗些。”莫砺锋说,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他在《百家讲坛》主要还是讲一些有关唐诗的常识性话题,牵涉一些概念问题都要充分解释清楚。对于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讲史记来说,有的是吸引人的有趣故事,但唐诗里多的是韵味和审美,趣事却不好找。“难就难在他们让我多讲诗人生平,多说一些有趣的情节,其实讲唐诗倒没什么有趣的故事可讲,”提起挖掘奇趣,莫砺锋曾拒绝过一些十分无厘头的邀约。曾有出版社邀请莫砺锋写《杜甫大揭秘》,一听意在猎奇的题目,莫砺锋就婉言拒绝了,“杜甫没什么好猎奇的,他的生平很清楚,没有秘密!”
学术兼职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学术兼职有全国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韵文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兼任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江苏省政协常委。
所授课程所授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硕士课程)、杜诗研究(硕士课程)、唐宋文学专题(博士课程)。
学术成果出版著作到二〇〇八年为止莫砺锋学术性著作:
1、《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
2、《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3、《神女之探寻》(编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4、《中国文学史·宋代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5、《朱熹文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6、《诗歌与道德名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7、《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中华书局2005年)
8、《杜甫诗歌讲演录》(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
9、《唐宋诗歌论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
10.漫话东坡(凤凰出版社2008年)
到二〇一二年为止莫砺锋非学术性著作:
1、《浮生琐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2.浮生琐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
3、《莫砺锋诗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莫砺锋诗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
5.漫话东坡(凤凰出版社2008年)
6.莫砺锋说唐诗(凤凰出版社2008年)
7.莫砺锋评说白居易(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年)
8.宁钝斋杂著(凤凰出版社2012年)
学术论文莫砺锋学术论文(1996年以后):
1.朱熹楚辞学略说求索1983年第3期
2.黄庭坚夺胎换骨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
3.左传人物描写艺术对史记的影响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
4.江西诗派的后起之秀陈与义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1期
5.关于江西派诗人的政治态度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6.朱熹诗集传与毛诗的初步比较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2辑(1985年4月)
7.从文心雕龙与文选之比较看萧统的文学思想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0辑(1985年8月)
15.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考辨文史第26辑(1986年5月)
17.朱熹的文道观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5期
18.评江西诗社宗派研究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6期
19.论杜甫晚期今体诗的特点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1
21.论晚唐五代词风的演变文学遗产1989年
23.女神的探寻——英美学者论中国古典诗歌·序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
26.论宋诗的以俗为雅及其文化背景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
27.论陆游对晚唐诗的态度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
28.简评文天祥的集杜诗杜甫研究学刊1992年第3期
29.陆游诗家三昧辨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30.论梅尧臣的平淡诗风文学研究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31.论苏黄对唐诗的态度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
32.论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文学遗产1995年第3期
33.苏轼苏辙唱和诗浅析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2辑(1995年2月)
34.苏诗札记宋代文学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成功大学1995年)
35.论苏轼在北宋诗坛上的代表性中国诗学第4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36.评史蒂芬·欧文的初唐诗、盛唐诗唐研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
37.朱熹韩文考异研究国学研究第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
38.论韩愈诗的平易风格唐研究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39.文学史学献疑江海学刊1998年第3期
40.重论杜甫卒于大历五年冬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第2期
41.回顾、评价与展望——关于本世纪宋诗研究的谈话(莫砺锋、陶文鹏、程杰)文学遗产1998年第5期
42.程千帆古代文学研究述评文学评论1998年第6期
43.江郎才尽新解文学评论丛刊第2期(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
44.评前野直彬中国文学史学术思想评论第3辑(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
45.怅望千秋一洒泪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5期
47.杜诗伪苏注研究文学遗产1999年第1期
48.南朝山水文初探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
49.论欧阳修的人格与其文学业绩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4期
50.论王荆公体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52.论初盛唐的五言古诗唐代文学研究第3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3年)
53.论杜甫的文学史观唐代文学研究第5辑(广西师大出版社1994年)
54.论李杜对二谢山水诗的因革谢朓与李白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55.从瀛奎律髓看方回的宋诗观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第
60.江西诗派研究百科知识198
64.加强对大家的研究中国诗学第1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
67.论朱熹对历代散文的批评漳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1期
68.论中华文化的诗性特征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1期
69.论朱熹的文学理论国学研究第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70.论朱熹的文学史观江海学刊2000年
72.论朱熹对诗序的态度文献2000年第1期
73.论朱熹对历代诗歌的批评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74.论朱熹对作家人品的态度文学遗产2000年第2期
75.论朱熹的散文创作阴山学刊2000年第1期
76.批评与考证相结合的学术创获学术界2000年第3期
77.论朱熹的清远诗风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5辑台湾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9年12月
78.长使英雄泪满襟——论杜甫对诸葛亮的赞颂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
80.程千帆评传学术界2000年第4期
81.论晚唐的咏史组诗社会科学战线2000
85.论朱熹文学家身份的历史性消解江汉论坛2000年第10期,第38-41页
86.郭祥正——元祐诗坛的落伍者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6辑,第35-55页,中华书局2000年10月
87.理学家的诗情——论朱熹的诗歌创作新国学第2卷,第155-178页,巴蜀书社2000年10月
88.论杜甫的文化意义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4期,第11-18页
89.诗以奇趣为宗——论苏诗的艺术个性人文论丛2000年卷,第431-440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90.理学家的诗情——论朱熹诗的主题特征中国文化17-18期,第165-175页,
91.从经学走向文学:朱熹“淫诗说”的实质文学评论2001年2期,第79-88页
92.关于《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问题的管见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第80页
93.论杨万里诗风的转变过程求索2001年第4期,第105-110页
94.唐诗三百首中有宋诗吗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第42-50页
95.论红楼梦诗词的女性意识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2期,第148-161页
96.论唐宋诗醇的编选宗旨与诗学思想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三期,第132—141页
97.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第1—16页
98.朱鹤龄杜诗辑注平议文史2002年第4期,第202—223页
99.陆游读书诗的文学意味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第155—161页
100.陆游诗中的学者自画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20—26页
104.陆游诗中的生命意识江海学刊2003年第5期,第172—177页
107.陆游诗中的巴蜀情结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5期,第131—136页
108.再论夺胎换骨说的首创者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第99—109页
110.台湾的中文系述评东方文化2003年第4期,第120—126页
111.读剑南诗稿校注献疑中华文史论丛第7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第124—129页
112.杜诗学疑难问题举隅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3期,第1—10页
113.大家阴影下的焦虑——唐代诗人薛能论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第2期,第34-40页
116.读陆游入蜀记札记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第16-28页
117.宋诗三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45-49页
118.论宋人校勘杜诗的成就及影响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第1-10页
119.陆游诗中的自画像文史知识2005年第11期,第52-57页
120.贯通历代弥纶群言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第181-186页
121.论宋代杜诗注释的特点与成就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1辑,第263-279页
122.台湾大学的学科评鉴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5期,第42-46页
123.萧涤非先生的一份论文评语文史哲2006年增刊,第151-152页
124.论纪批苏诗的特点与得失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4期,第4-12页
125.论后人对唐诗名篇的删改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第30-38页
126.论清代苏轼研究的几个特点人文中国学报第13期(2007年9月),第35-53页
127.苏轼的敌人学术界2008年第2期,第237-251页
128.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2期,第9-17页
130.论苏轼在后代的影响文学评论丛刊第11卷第1期(2008年11月),第3-15页
131.穿透夜幕的诗思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
132.饮食题材的诗意提升:从陶渊明到苏轼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第4-15页
136.论唐诗意象的密度学术月刊2010年第11期,第103-111页
137.无心插柳柳成荫学术月刊2010年第11期,第155页
138.死后是非谁管得文史知识2010年第12期,第130-137页
139.谈谈沈佺期的《独不见》文史知识2011年第1期,第44-49页
研究课题到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八日为止莫砺锋研究的课题有:
1、项目名称为“中国诗学的文化学研究”(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1JB750·11-44012)
2、莫砺锋任2006年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现代中国社会研究”首席专家。
主要作品《江西诗派研究》
(齐鲁书社1986年)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它对江西诗派的产生背景、成员组成、政治态度、诗作内容、诗歌艺术、诗歌理论、影响等方面均提出了较新的见解,是最早对江西诗派进行全面研究的专著,其中有些章节曾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史》等刊物发表,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本书被《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7)评为“本年宋诗流派研究的最大成果”,并于1988年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杜甫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本书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种,它既把杜甫看作伟大的诗人,论述其文学成就及其创作发展过程,又把杜甫看作伟大的思想家,对其人生哲学、政治思想、文学思想及美学思想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它的另一个特点是评传结合而侧重于评,并注重把杜甫置于时代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中予以审视,故对杜甫的意义作了较深刻的揭示。本书于1994年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本书是袁行霈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它既注意充分吸收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又力求教材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发展脉络的论述上较有新意。全书于2001年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朱熹文学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本书是对朱熹的文学活动与文学业绩首次作全面研究的专著,它对朱熹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及其三部重要文学著作《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均作了较深入的考订和评判。书中有16个部分曾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发表于《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文化》《国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文献》等刊物。
《唐宋诗论稿》
(辽海出版社2001年)
本书是关于唐宋诗歌的论文集,共收入论文30多篇。它是作者10多年来研究唐宋诗歌的成果总汇,对唐宋诗的一些重要课题提出了较新颖的观点,在方法论上则注重考证与批评相结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诗歌唐朝》
莫教授作客矿大解读“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
《诗歌唐朝》是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与百家讲坛合作讲述唐朝诗歌的系列节目。在该系列节目中,莫砺锋将分5讲从盛唐气象、诗抒胸怀等角度解读唐诗,让听众充分浸染中国历史上最美好的文学作品。《百家讲坛》还有不少热心观众。莫老师已经在北京录制了14讲。
莫砺锋总结,应邀上讲坛录制节目,没有观众提问环节,一点也不好玩。“因为是录制节目,现场观众要绝对保持安静,所以有很多规矩,气氛十分严肃。”录制中途休息15分钟,莫砺锋才有机会接触到来自各行各业的诗歌爱好者。这么多课上下来有好几张脸成了熟脸。有的听众甚至会在录制现场泡一整天。来听讲座的大多是中年人,也有孩子,其中也不乏学中文的学生,但竟然还有学生来咨询如何考研,这让莫砺锋哭笑不得。
《莫砺锋说唐诗》是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三百首唐诗,就具备了基本的写诗能力,可见国人对唐诗的推崇。唐诗是一座气象万千的深山,姹紫嫣红,千姿百态,充满活力。要想感受唐诗的魅力,就需要一个热心的导游,带领游客进山赏景,领略其博大精深。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以《诗歌唐朝》的总题目讲解唐诗,前后共十四讲,分别为“诗歌唐朝”、“咏怀述志”、“咏史明志”、“沧海桑田”、“君子之交”、“美丽情歌”、“”天伦之情、“民生疾苦”、“忧国情怀”、“边塞豪情”、“”壮丽河山、“田园情趣”、“离愁别恨”、“时光节候”,其中十讲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陆续播出,广受大众欢迎,成为2008年“百家讲坛”栏目最受欢迎节目之一。其余四讲也录制完成,即将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诗歌唐朝》的全部十四个专题,已由凤凰出版社结集成《莫砺锋说唐诗》一书出版。
出版图书浮生琐忆 作者名称莫砺锋 作品时间2012年1月 《浮生琐忆》是2012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莫砺锋。 |
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 作者名称莫砺锋 作品时间2005年9月 《古典诗学的文化观照》是于2005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莫砺锋。 |
江西诗派研究 作者名称莫砺锋 《江西诗派研究》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莫砺锋著,本书讲述了宋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有成员众多、成就高、影响大.. |
漫话东坡 作者名称莫砺锋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的最新力作《漫话东坡》一书,近日由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该书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苏东坡,区别于文人林语堂学人曾枣庄、... |
莫砺锋评说白居易 作者名称莫砺锋 作品时间2010年02月 选择《莫砺锋评说白居易:品味一代文豪白居易的别样人生》这个题目的主要理由不是我在白居易研究中有什么独到的心得,而是白居易是深受历... |
莫砺锋诗话 作者名称莫砺锋 作品时间2006年02月01日 《莫砺锋诗话》是2006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莫砺锋。 |
莫砺锋说唐诗 作者名称莫砺锋 作品时间2008年9月1日 《莫砺锋说唐诗》是2008年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莫砺锋。2008年“百家讲坛”栏目最受欢迎节目之一。其余四讲也录制完成,.. |
宁钝斋杂著 作者名称莫砺锋 作品时间2012年10月 本书收入了莫砺锋先生近年文章,内容丰富,分为六辑,一是怀人之作,二是短论,三是讲话稿,四是序言,五是书评,六是访台见闻。 |
诗歌与道德名言 作者名称莫砺锋 作品时间2002年5月 《诗歌与道德名言》是2002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莫砺锋。 |
唐宋诗歌论集 作者名称莫砺锋 作品时间2007年04月01日 《唐宋诗歌论集》是2007年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莫砺锋。《唐宋诗歌论集》是由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长达十... |
1988年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第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991年被中国教委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江西诗派研究》本书被《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87)评为“本年宋诗流派研究的最大成果”,并于1988年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杜甫评传》于1994年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文学史·宋代卷》全书于2001年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