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首期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1988年),中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华中地区组长,德中心理治疗院(在德国注册的机构)中方委员之一,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全国独家心理咨询杂志《心理辅导》专栏作家;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曾在多种心理治疗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多次在世界性心理治疗大会上宣读论文,在多种心理学普及读物上发表科普文章数十篇。精通英、德两门外语。心理医生对你说丛书之《你不知道的自己》作者,另著有《幻想即现实》一书。
工作经历悦明(北京)心灵成长机构特邀讲师
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
现为德国威腾·海德克大学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德国首屈一指的社会精神学家多勒教授。曾在德国精神卫生机构进修两年。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之一。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华中地区组长;德中心理治疗院(在德国注册机构)少数中方委员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心理治疗师协会会长;全国独家心理咨询杂志《心理辅导》专栏作家;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学员。
学术成就曾在多种心理治疗杂志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多次在世界性心理治疗大会上宣读论文,在多种心理学普及读物上发表科普文章数十篇。精通英、德两门外语。心理医生对你说丛书之《你不知道的自己》作者,另著有《幻想即现实》一书。
经典名言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4.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降低。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与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1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13.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
14.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16.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17.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19.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20.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21.一个人早年的时候被不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4.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30.在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心理圈圈最近几年,心理咨询类的课程大有抛却传统的面授形式,走向更加便捷和自由的网络化的趋势。在其中应运而生的典型,当属曾奇峰精神分析网络初级课程。今天我们通过介绍这套课程,来一窥心理咨询网络化的趋势,也走进充满神韵的精神分析世界。
这套课程由曾奇峰心理圈圈主办,心语堂心理网等机构代理。内容包括:50节视频课+12次在线集训+2天面授+电子有声教材1套,是国内心理学家对精神分析网络化的一次大胆而富有探索精神的尝试。结束了学习精神分析只能通过面授、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历史。使得精神分析这一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第一大流派,能够更好、更快地走进普通大众,对普及心理学知识有重要意义。授课老师曾奇峰是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1988年),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
曾奇峰初级精神分析网络课程共50集,每集约30分钟。
内容大约分为以下八个部分:
(一)精神分析是什么?
第1讲精神分析是什么
第2讲核心人格的形成
第3讲从精神分析谈抑郁症
第4讲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
第5讲父母与孩子的冲突
第6讲神经症的动力性解释
第7讲移情反移情
第8讲反移情——治疗的关键
第9讲再谈移情反移情
(二)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第10讲口欲期
第11讲肛欲期
第12讲俄狄浦斯期
第13讲性与死亡
……
(三)客体关系理论
(四)自体心理学理论
(五)自我的防御机制
(六)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的设置
(七)精神分析师的自我成长
(八)东西方分析师的对话
学完这些课程,可以算是基本了解了精神分析的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框架。可以百度"心语堂"并登录心语堂心理网首页查看最新的课程信息及报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