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微信诈骗案例

警方提醒!2017年最新十大微信骗局,千万小心!

下面是警方精心搜集整理的2017年十大微信骗局汇总,只要你手机里装了微信,就应该收藏一份这样的防骗指南,随手转给你的亲朋好友吧!

2017最新微信诈骗案例图片

2017最新微信诈骗案例

1

骗局:虚假购物送礼

免费送香奈儿口红

微信朋友圈曾有过火爆一时的“香奈儿口红试用”的宣传广告,不少爱美的女生申请之后,在对方的网页上填入了自己的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结果不但收到的口红是假货,还为此支付了16元的“快递到付”费。

警方解读:

实际上,这16元并非快递费,而是“代收货款”,也就是说,骗子利用微信朋友圈打着“产品试用”的幌子做起了虚假销售的勾当。这种骗术比之前的集赞送礼来骗运费更隐蔽,骗的不是运费,而是货款。骗子以收件人支付货物运费的名义骗取货款,网友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将“货款”当成“快递费”,上了骗子的当。

2

骗局:索要手机号和验证码

最近有网友收到朋友微信发来消息,告知其手机刷机,号码丢失,需要该网友的手机号。

警方解读:

这也是骗子常用的伎俩,一旦骗子进一步要求告知验证码时,就更要留心,这种情况的出现,

3

骗局:帮寻人或求捐助

微信朋友圈里还经常发布“生病求献血”、“贫困求捐款”“帮忙找孩子”等传递正能量的文章,但这些看似“正能量”的内容,也可能暗藏诈骗电话。

警方解读:

朋友圈这些消息中往往包含电话、银行卡号等信息,要第一时间向官方核实之后再行动,避免落入骗子陷阱。

4

骗局:盗取好友微信账户

盗号诈骗通过盗取好友微信账户,冒充好友向当事人进行诈骗。

警方解读:

当您遇到好友通过微信向你借钱、汇款时,务必通过电话或见面确认,并定期查杀电脑或手机木马病毒,及时更新防火墙,谨防被不法分子钻空子。

5

骗局:二维码诈骗

诈骗者以商品为诱饵,称给消费者返利或者便宜,发送的二维码实则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应用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警方解读:

利用这些二维码,诈骗分子会将手机木马病毒植入被害人手机并自动提取相关信息,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手机号、卡号、密码等私人信息可能已经传到他人手中。

6

骗局:海外代购

不管是网上代购还是找人代购,大家都要多留个心眼。请人代购时,应要求代购人提供购物凭证,如订单截图、购买日期、订单号、收银单据及出售商家的联系方式、物流运输证明等。

警方解读:

“代购”在国内风生水起,一刷朋友圈满屏都是代购、海淘等信息,冲着“货真价实”“限量发行”等噱头,代购成为不少年轻人追捧的新时尚,但随之而来的纠纷也越来越多。但不管是网上代购还是找人代购,大家都要多留个心眼。请人代购时,应要求代购人提供购物凭证,如订单截图、购买日期、订单号、收银单据及出售商家的联系方式、物流运输证明等,以便日后发生纠纷时方便维权。

7

骗局:点赞骗局

微信的“定位”、“摇一摇”等功能为不法分子提供途径。骗子可以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与人搭讪,骗取信任,进而以借钱、商业资金紧张、手术等为由骗取钱财。

警方解读:

使用“微信”、“漂流瓶”等新型交友工具的市民,交友时一定要谨慎。在网络设置中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遇陌生人搭讪时尽量不要搭理。如果对方提出借钱等要求时,需提高警惕。

8

骗局:招嫖信息

骗子把微信演变成诈骗平台,以提供“招嫖”、“特殊服务”为幌子,利用美女照片作为微信头像,对一些空虚寂寞之人趁机下手。

警方解读:

网络上有许多虚假信息,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的“招嫖”信息进行网络诈骗,借招嫖之名行诈骗之事,导致受害人财物损失。市民们上网的时候发现此类信息不要去理会,要洁身自爱,因为一旦禁不住诱惑很容易就会掉进骗子的陷阱。另外,举报网络招嫖信息可以拨打110或者举报此公众号。

9

骗局:够朋友,帮砍价

史先生参与砍价活动,把微信里的好友都哀求了一遍,最后将原价6088元的手机砍到千元以下,想想这个价格也算是捡便宜了,申请“领取”后,需要先付款才会寄货,但是收到的却是一部长得像iphone 6S的山寨手机,联系客服对方却振振有词,“我们的活动说的是‘高档手机’,又没说是iphone 6s,只是样子像而已。”说完挂了电话并将史先生拉黑。

警方解读:

微信“砍价”、“助力”只是网络微信营销的一种方式。不同的账号举办类似活动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真的是为了产品营销宣传。而有的则是为了骗粉丝关注、骗取个人信息等。更有甚者,其实就是为了后续的诈骗。”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以防掉进微信骗局里。

10

骗局:点赞骗局

诈骗者靠“点赞”套取个人隐私信息,商家发布活动时不透露联系方式,仅写着电话通知,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给商家,一旦所收集的信息够多了,这种“皮包”网站就会自动消失。

警方解读:

对这种点赞的信息还是先查证一下,打个电话先咨询一下,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咨询答复录下来,防止商家到最后“赖账”,也可以直接实地去看一下,眼见为实还是很有必要的。

小结

微信是一个聊天平台,陌生人通过您的朋友圈可以看到您的一切动态。一旦添加,你的照片、信息及全部动态有可能暴露在陌生人的眼中,这样难免会增加困扰。所以如果不是熟人或是没有交集的人,请不要乱加对方为好友。

如果误加了,马上选择删除是没有用的,陌生人在短时间内还是可以看到你朋友圈的动态。最好的办法是点击陌生人的头像直接加入“黑名单”,或者选择“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这样你的信息就相对安全隐私了。

岁末年初是诈骗犯罪案件的高发期,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2017年10大典型微信诈骗案例,新的一年,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再给骗子可乘之机!

 
2017最新微信诈骗案例图片

2017最新微信诈骗案例

100万元保证金石沉大海 合同诈骗误判成劳务纠纷

袁保成参加“捐资助学”仪式

袁保成这位以“捐资助学”为包装外衣的陕西省白水县人大代表,实际已经涉嫌诈骗;三年前,他以“承包煤矿”的方式,骗取四川阆中人王兴俊100万元;三年后,他还欲通过民事诉讼后的执行环节“赖账”,继续瞒天过海、掩盖罪行。

重案坊记者 | 王甘霖 发自陕西白水

2017年5月9日,王兴俊正式向陕西省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渭南中院”)提起再审申请,因袁保成涉嫌刑事犯罪,请求渭南中院撤销白水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白水法院”)的一审、该院的二审判决,将此案移送公安机关侦查。

100万元保证金石沉大海

袁保成系白水县烽源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烽源煤业”)的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白水县人大代表。2014年1月16日,烽源煤业与王兴俊签订了一份《矿井安全生产承包合同书》(以下简称“煤矿承包合同”)。

煤矿承包合同约定,烽源煤业将所属煤矿的日常生产、生活、安全保卫、综合治理、生产组织、煤炭销售,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后勤保障等全部交给王兴俊代管,烽源煤业只是以所有者的身份行使监督管理权。

煤矿承包合同还约定,烽源煤业按照每顿原煤收取50元的管理费,然后不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合同签订之日,王兴俊向烽源煤业支付保证金100万元,其接管煤矿之后再支付400万元。

煤矿承包合同签订当日(2014年1月16日),王兴俊就在白水县通过银行给袁保成的个人银行卡转账100万元,袁保成在银行转款凭证签字“今收到王兴俊押金100万元”。

2017最新微信诈骗案例图片

王兴俊给袁保成的转款凭证

按照煤矿承包合同的约定,三个月之后,王兴俊就该进场接管烽源煤业所属煤矿,但袁保成收到押金之后,就开始不接电话、不回短信了。袁保成既不退还100万元的保证金,也不按照煤矿承包合同的约定将煤矿交由王兴俊经营管理。后经律师调查得知,袁保成与多人签订了类似的“煤矿承包合同”,同样收取了保证金。

王兴俊在得知袁保成已经将煤矿交由他人经营后,于2016年3月3日向白水县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令解除煤矿承包合同,并判令被告烽源煤业、袁保成返还保证金100万元,判令因被告不履行煤矿承包合同造成的可得利益损失200万元。

合同诈骗“变脸”劳务纠纷

白水法院审理期间的时任院长古晓为白水县人民政府委任的烽源煤业“包联领导”,院长与烽源煤业有利害关系,白水法院本应依法回避。由渭南中院指定其他基层法院审理,但白水法院依然按照程序审理。

白水法院并没有支持王兴俊的诉讼请求,而是以“劳务合同纠纷”的形式判令烽源煤业返还王兴俊保证金100万元,并承担银行同期利率。被告烽源煤业、袁保成不服一审判决,上诉到渭南中院,渭南中院维持了白水法院的一审判决。

王兴俊认为,渭南中院的“劳务合同纠纷”的判决,实质是在庇护被告烽源煤业和袁保成,被告提起所谓的“上诉”实在运用法律赋予“两审终审制”的规定,推延执行时间,因为一旦一审判决生效,王兴俊就得申请执行。

即便渭南中院维持100万元保证金加银行同期利率的判决,王兴俊依然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为此,王兴俊在法定期限内(2017年5月9日),向渭南中院提起了再审申请,请求撤销白水法院、渭南中院两级法院的判决,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侦查。

根据我国《刑法》第224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诈骗司法解释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即构成合同诈骗罪。

在本案中,袁保成采用“与多人签订煤矿承包合同”的欺骗手段,骗王兴俊100万元,数额较大依法涉嫌“合同诈骗罪”。

1/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