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道不是知识能够分析的,它是内边的悟解。
16、自卑心最伤害自己,是最大的障碍。
17、内心如果平静,外在就不会有风波。
18、随时保持警觉心,做事要独立,合乎逻辑,合乎自己良心。
19、一旦开悟,任何事都变得简单,我们自然想的快,做得快,适当时机会做正确反应,这就是成功要诀。
20、为了批评世界及指正他人,我们生活才过得繁忙障碍,才会筋疲力尽。
静心最高境界诗句
1、夜深时,灯下静听心语,梦中一晌贪欢,依然明亮的眸子,映着那份淡然的静谧,聆一首云水,赋半生禅心,轻轻与自己私语,学会独自与心相守那份世间的美丽。
2、静心,静语。轻轻闭上眼睛,用耳去捕捉交织在身旁的声波,用心去细细勾勒身边的世界,这就是倾听的感觉。倾听——静心的乐曲。
3、微风乍起,迎来层层涟漪,然后又恢复最初的平静。看着荷叶下的净水,心也跟着平静。暂时会忘掉一切骚动不安,就像涟漪过后终归平静一样。
4、一直觉得,若能找一静僻之地,静心,静悟,静静思考,时时看看美丽的苍穹,时而品品手中的香茗,时而挥洒手中的笔墨,时而让钢笔在纸上舞动,在配以安静的乐曲,静静的,静静的,想想白天,想想生活,想想每一个人,那就好了。
5、心静了,那感觉真好,唯愿春来时,随那柔风佛柳,去那不老的青山上,弹素曲一首,吟雅诗几书;在如水的星下,邀常蛾对弈,与月儿慢酌,醒时狂饮千盏,醉时独享一梦。
6、静心是一种美,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纯净和清明。
7、静心如水,不是自己象波澜壮阔似的那样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驾驭风帆,而是自己犹如纹丝不动的潭水一样静谧安详却慢条斯理的涟漪。如此,静心如水的人往往是静水深流的表现出一种博大精深的最高境界。
8、把自己放在静心的境界里,悦读并记录多彩的自然、高尚的人性、纯洁的心灵、美好的情感,感觉很美好,很幸福,很开心!
9、心静不如静心,静心不如心静。人生有太多的滋扰与喧嚣,把它放在心底,感受心静,体验静心。
10、静静的,学会了一颗心去聆听,去欣赏。就如同那一湖秋水,淡淡的几许波纹,却能承载千年的日月,揽尽万里的浮云。
11、这世间,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对于眼前的事物,看情绪而定。()好的心情自然会赏心悦目,
12、让心慢慢地浸在心底,让心沉浸于汲汲的水流,让心搁浅在避风的沙滩。心如止水,心无喧嚣,心无烦絮,心无杂思,心无祝福,心无祈祷,心无思念,此刻方知,心静之后再无微微的波层,静心之后再无层层的涟漪。
13、静心享受,享受静心----静心能让压力的灰尘得以沉淀、洗涤,让压抑的情绪得到尽情地释放,让匆忙的步调得以舒缓。----静心能让满怀烦恼的心在洗涤之后,晶莹剔透,更能感受无穷无尽洒落在天地之间的爱与宁静。
静心最高境界诗句
余暇,沏一杯清茶、放一曲轻柔、舒缓的乐曲,静心地赏读南怀瑾先生有关佛、儒、道的佳作,受益匪浅!尤其先生对人生最高境界的概述,堪为经典语录!愿与博友们分享精彩,现将其转摘如下:
南怀瑾: 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分享琴鹤人家先生精彩点评
有道方为清世界,无儒不是大春秋。
诗边著语文抒意,大度从容解百忧。
分享林世宝先生精彩点评01
书家灵气畅墨魂,诗人清景在新春。
挥洒才情香染句,耐人寻味大风神。
分享林世宝先生精彩点评02
随意挥洒显神奇,浓淡轻重珠联壁。
狂放细微总天成,点染有致富诗意。
分享林世宝先生精彩点评03
博览约取风神聚,随意所灵欲荡气。
自发心源成绝唱,别具一格千载奇。
分享琴鹤先生最新精彩点评 2013-04-19 09:57:29
逍遥境界欲何言, 百味人生简且繁。
应识铁柔甭铸剑, 当明木曲不为辕。
佛心道骨儒为表, 睿脑洁身慧有源。
淡泊功名同利禄, 情归诗酒与田园。
2015-03-22 16:08:40
尘中物外欲何求, 下笔从心乐自由。
海阔天空闲梦想, 春华秋实旧朋俦。
松风煮茗香飘缈, 竹雨淡诗韵缓流。
又值东风开万象, 水光山色两悠悠。
分享一叶斋先生精彩点评
2015-06-02 08 :26
兴衰成败贵修身, 佛道禅儒自有因。
大度无为书本性,从容淡泊释红尘。
功名利禄千秋梦,诗酒田园毕世真。
圣手千秋金玉句,醍醐灌顶悟三分。
南怀瑾(1918年——),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1918年出生于中国浙江乐清柳市区长岐乡南宅,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现居江苏。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
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出处《幽窗小记》【明】陈继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静,宠辱不惊。心中只是守着一颗平常心,不羡慕荣华富贵,不依赖权势。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纯真善良的。总之像是看透了这尘世,心中像是平静的湖面,去留无意对什么事都放开来看,胸怀浩渺,心境开阔,心中是水波不兴。真是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转云舒。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意思: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是一种超脱,却不是刻意的寻求。主旨在心: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静琴声自然淡雅,我们听起来就不分古代现代了,强调自然淡雅是弹琴的最高境界。
4、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时候,江上明月就很会亮;人的心态平和淡定的时候,海鸥也会感知的。
说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因果,都有条件,还说人的内心活动会折射到外在物质世界。
5、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寄白阁默公》【唐】贾岛
意思:在石屋里边带着,人的心很容易安静,结冰的水潭里边,月亮的倒影都残缺了。就是形容心静,形容景色安静。
宁静以致远,淡泊而明志。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播秧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静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静坐长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一庭清韵,夜空宁寂,明月静好。
书案上新沏的绿茶,几番沉浮后,静静的于杯底沉淀生命的柔软与淡定。独坐,细品一杯清茗,闭目冥思,忘了忙碌和疲倦,忘了忧心和烦恼,仿佛置身于绿意葱茏的大草原,凝眸着广袤高远的蓝天,风轻闲,云淡定,万物悄然无语。一种茶洗尘埃、物我相忘的感觉在心头潺潺流淌。
在对耳朵和眼睛更加亲昵的时代,记忆中的花香,心灵上的雨伞,天地间的静谧,仿佛梦幻般的悠远。热闹的,总在身外。冷静的,总在心里。每日在纷繁里陀螺似的旋转,耳鼓里充斥着各种喧嚣与聒噪,我们可曾听到自己心泉流淌的声音?
安静是怎样从我们的身心中隐身的呢?躁动又是如何侵占了我们宁静的生命空间的呢?
知足方能幸福,知心方能宁静。心境的不平和,往往源于一天到晚“动”多“静”少。追名逐利,争强好胜,喜得患失,让我们身心疲惫之余,渴求回归物我无争的宁静境界。
只有平静清亮之水才能映照出群山倒影,只有“静”才能涵养人的心智。
静心,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儒家的“独善其身”是要求人要静心,道家的“解纷和光”是提醒人要静心,禅学里的“见性忘情”是告诫人要静心。
静心,能使思想处于清醒状态,在“静”中升华自己的心灵,感受到平常不易感受到的人生,悟到平常不易悟到的哲理,体会人生的真谛。“小静”有“小得”,“大静”有“大得”。
静心,不是泯灭头脑与思想,而是于灵魂深处,寻求到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悄然积蓄生命的力量。
静心,并不是无为,而是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平平淡淡,从从容容,高朋满座时坦然处之,曲终人散时不觉孤寂,疲惫时,迷茫时,困苦时,能够品如兰,耐得人中寂寞,能够德如玉,守得石中温润。
静心的最高境界在于心、境合一。或沉浸于那些闪着智慧光芒的文字,让清静的心灵洗尽人世铅华。或听不惹一丝尘埃的潺潺筝音过滤白昼的喧嚣,让烦躁忧愁归于宁静安然。或听夜雨敲窗棂,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人生劳心事,笑看淡淡秋月淡淡风,让自己如水一样清澈透明,淡定从容。或闭目凝神,或沉思静默,于心灵一隅求得喧嚣中的宁静,达到物我两忘的静心“境”界。
心有多静,思想的的触角就能伸多远。高山不语,自是巍峨;月亮无言,自是高洁。静水流深,谁能“雨后观山,静夜听钟”,静便自心而生。
陶渊明淡去浮华,洗去浮躁,不为五斗米折腰,力耕而自谋衣食,以一颗超然于世外的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喧嚣的尘世中求得了心灵的恬淡和豁达。
静者心多妙,心无尘劳,旷无他念,看穿人生沉浮,拥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宁静之大美。
静者心多妙,只以行动表明自己的存在,拒绝躁动,守候着内心的静谧。
静者心多妙,一如深谷的幽兰,安静着绽放,不以无人而不芳。
身在红尘是非多。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意味着无法拥有绝对的淡泊和宁静。看破红尘,不是至境;看破红尘而归于红尘才是至境。
有这么一则故事,国王用大笔赏金,看谁最能画出代表宁静祥和意境的画。
最后,国王亲自挑选出两幅画。第一幅画:高山和蓝天倒映在一池清幽的湖面上,湖的左边角落有座小屋,炊烟袅袅升起。第二幅画:几座山形阴暗嶙峋,山峰尖锐孤傲,山上天空漆黑一片。但在险峻的岩石堆中有个小缝,尽管身旁狂风暴雨,小燕子还是蹲在窝里。
国王把奖颁发给了第二幅画的作者。这是因为:真正的宁静不仅仅是远离尘嚣的安谧,而且还包含着拈花微笑的默契!
在嘈杂纷扰的社会里,宁静的真谛在于能用心灵宁静守住做人的本色,静到能在狂风暴雨中心平气和,静到能在喧嚣躁动中,也能体味“闭门何处不深山”的境界,静到即使身在名利场翻滚,也能守住心在荒村听雨的一片清澄。
静者心多妙。他们以坚韧的姿态保持着淡然从容,不张扬、不虚浮,默默地坚守着自己心灵的清芳,把盏茗茶,拈花微笑。
其实,人生的至高境界和茶艺一样,都是精神的淡然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