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心即理也。
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致良知。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凡处得有善有恶,就尽是物欲遮蔽。
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日用间何莫非天理流行,但此心常存而不放逸,则义理自熟。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