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看上去很美语录(32句)

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慰藉。

我小时候有个习惯,不管什么事都爱以最坏的可能性设想,并且也总是设想得合乎逻辑,合乎人情事理。

我越来越觉得我和这个社会有隔阂,有点愤世嫉俗,有这心态应该离人远一点,不要妨碍别人,也别让别人度化了我,在没有温暖的环境中就要学会冷峻。

我还没出生就已经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巨大而陌生的迷宫,我从懂事起就常常在里头瞎闯,东一头西一头,时常碰壁,时常迷路,时常陷入绝境找不到出口。

我觉得自己就像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光明,出路没有。

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雄心勃勃,不可一世,自命不凡,又像很多年轻人一样,以为自己是天才,其实什么都不是。

我从小就有一种压迫感,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不招人待见,周围的人都不喜欢我,至少不如喜欢别人那么喜欢我。

我渴望被人喜欢,受人尊敬,为此我不惜使出浑身解数,曲意逢迎,投其所好,装疯卖傻,讲俏皮话,扮小丑,甚至不惜贬低自己,作践自己。

我一直认为,文字是慢的历史,真正的文学不是为了使我们生活的更快,而是为了使生活中的慢不致失传。

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

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我看书有我的原则,我不喜欢语文书、作文课,因为我仇恨这些东西赚人的钱又扼杀人的个性和创造力。

我更喜欢王朔,这小子很聪明,而且很真诚。

我的写作特点更像钱钟书的《围城》,因为我很欣赏他骂人骂得深刻又不露骨。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很虚伪,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男盗女娼。

我对自己说,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

而我果然就慢慢学会了平和,不再为错过而后悔。

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聪明绝顶的人。

因为有些博士其实见识没有多少长进,只是学会了怎么把一句人都听得懂的话写得鬼都看不懂。

我越来越感到我是在出卖自己,把自己的人格、自己的尊严、自己的灵魂一点点廉价地卖掉,去换取别人的欢心、别人的认可、别人的掌声。

我常常感到自己像是一个被流放的犯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孤独地挣扎,渴望着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家园,回到自己熟悉的人群中。

我觉得人生在世,无非是让别人笑笑,偶尔也笑笑别人。

我小时候总爱幻想,幻想自己是个了不起的英雄,拯救世界,拯救人类,幻想自己拥有无数的财富和权力,让所有人都对我俯首称臣。

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又充满了恐惧,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会对我怎样,我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脆弱,很容易破裂,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导火索,引发一场激烈的争吵,甚至导致友谊的终结。

我一直试图寻找一种方式,一种能够让我真正快乐起来的方式,一种能够让我摆脱孤独、摆脱痛苦的方式,但我始终没有找到。

我觉得自己就像一颗棋子,被命运随意摆布,身不由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我小时候很胆小,怕黑,怕鬼,怕生人,怕一切陌生的东西,总是躲在父母身后,不敢出头。

我觉得爱情是一种很虚幻的东西,很难捉摸,很难把握,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找到了爱情,其实只是一场误会,一场错觉。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我觉得友情也是需要经营的,需要用心去呵护,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否则,再好的朋友也会渐渐疏远。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不属于这个世界,不属于这个时代,我像是一个来自另一个时空的人,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

我觉得人生就像一场梦,一场虚幻的梦,我们在梦中追逐着各种目标,追求着各种幸福,但当梦醒时分,我们才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虚无缥缈。

我小时候很调皮,经常惹祸,让父母操心,让老师头疼,但我自己却觉得很开心,很快乐,因为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童年。

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风筝,无论飞得多高多远,线始终掌握在别人手中,一旦线断了,我就会坠落,摔得粉身碎骨。

我对很多事情都持怀疑态度,不相信权威,不相信传统,不相信既定的规则,我总是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寻找答案。

我觉得人活着就得有点脾气,不能总是逆来顺受,不能总是委曲求全,该发火就得发火,该反抗就得反抗。

 

1/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