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52、君子遗人以财,不若善言。
53、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孝子之情也。
54、夫度量不可明,是中人所由之令。
55、是故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刑戮之民,不从君之令。
56、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
57、故君子于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小人于为乱之上,相爱也,退而相恶。
58、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
59、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60、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
61、不强不达,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复,不恭失礼。
62、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63、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
64、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
65、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66、庭不旷山,不直地,衣穰而提贽,精气以问事君子之道,愿夫子告之。
67、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为公侯,山川之祀者为诸侯,皆属于王。
68、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69、人生有气有魄。气者,神之盛也。
70、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
71、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
72、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