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商海》分集剧情介绍(共1-47集大结局)

百年商海第1集剧情介绍:

吴兴周,一个芜湖人应该记住的名字,在上个世纪初年,这个人曾用自己的人生,将这座长江边的城市点亮。1882年,在上海的南京路,亮起了中国的第一盏路灯,它的动力来自于英国人创办的上海电光公司。此时在200公里外的安徽芜湖,依然沉睡在昏暗的油灯下。一个来自安徽绩溪乡下的徽州商人吴兴周,创办了芜湖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百年商海第2集剧情介绍:

1932年1月29日,四川北路上的五洲大药房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老板和11名员工被日军杀害。日寇无法容忍一个药房的生意兴隆,大开杀戒,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而演绎这段血泪史的,正是项松茂。项松茂在接管黄楚九的上海五洲大药房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将这个药房逐步做大,他秉承"勤俭"两字来开源节流,结合时世,创新制造出"人造自来血"为药房赚取了巨额利润。

百年商海第3集剧情介绍:

作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范旭东、侯德榜是当之无愧的。毛泽东曾高度称赞范旭东是"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在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序列当中,范旭东是少有的留学生出身,侯德榜在美国学习了八年。他们回国后选择以科学和实业报国、投身当时科技含量较高的化工行业成了他们共同的理想。

百年商海第4集剧情介绍:

作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范旭东、侯德榜是当之无愧的。毛泽东曾高度称赞范旭东是"我国人民不可忘记的四大实业家之一"。在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序列当中,范旭东是少有的留学生出身,侯德榜在美国学习了八年。他们回国后选择以科学和实业报国、投身当时科技含量较高的化工行业成了他们共同的理想。

百年商海第5集剧情介绍:

胡雪岩是杭州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的创始人。1874年,胡雪岩在事业顶峰时,开创了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他在开店之初就立下了"戒欺诚信"的堂规,以"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为立店之本,把药号的信誉放在第一位,使得胡庆余堂从一个药界的后起之秀,一跃而成为江南第一国药字号。

百年商海第6集剧情介绍:

作为中国金融业泰斗、山西票号创始人,雷履泰是一个功绩大、地位高,却又为人很低调的传奇人物。它所创立的"日升昌",曾先后于汉口、天津、济南、西安、开封、成都等地设票号分庄。

百年商海第7集剧情介绍:

冠生园作为一个著名食品商标,远近闻名,绵延至今将近90年。而作为冠生园的主要创办者,冼冠生是一个典型"白手起家"的民族资本家。冼冠生自己从早年在上海老城厢九亩地戏院门口的一个小商贩,到成为上海旧时四大食品公司之一――冠生园的总经理,这期间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

百年商海第8集剧情介绍:

吴蕴初作为中国著名的化工实业巨子,名传遐迩的天厨味精厂、天原化工厂创始人,他所发明的味精,至今仍畅销国内外;他创办的天原天利等化工企业,更是中国现代化工的开山之作,对于中国的基础化工业有着非凡的意义。

百年商海第9集剧情介绍:

百多年前,在近代工业建筑中,芜湖的"两个半烟囱"代表着安徽近代工业的发展,曾经辉煌一时。两个半烟囱,指的是裕中纱厂、明远电厂和益新面粉厂的三根烟囱。本片讲述益新面粉厂和它的创办人章维藩的故事。

百年商海第10集剧情介绍:

是谁一手打造了大明星周璇,创造了"金嗓子"这个不朽的商业传奇?是谁缔造了《渔光曲》首轮连映八十四天的票房神话,让中国电影从此扬眉吐气?他,就是柳中浩,在中国电影业叱咤风云近二十年的电影界先驱。

百年商海第11集剧情介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40000号祥生出租车风靡一时,而它的老板周祥生后来也成为了上海滩的出租车大王。当年一文不名的侍应生是怎样开始出租车生意的呢?在卧虎藏龙的十里洋场,一个大胆的外乡人,究竟抓住了怎样的机遇,他又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出租车大王宝座的呢?

百年商海第12集剧情介绍:

都锦生出生在杭州西子湖畔,从小就醉心于西湖风景。1922年,创办了都锦生丝织厂,开始生产丝织风景画,并且大受欢迎,为杭州的丝织业开创了一个新产品。在1929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上,都锦生的产品一举夺得了博览会的金奖,为中国的丝织产品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百年商海第13集剧情介绍: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有"南张北周"之说,"南张",指状元实业家张謇,"北周",指华北新式工商业的开拓者周学熙。从1904年起,周学熙以天津为基地,创建了一个享誉海内外的"周氏企业集团"。它包括水泥、纺织、陶瓷、煤矿开采、玻璃制造等等大型企业;掌握着公路、铁路和运河的运输主动权;企业内部拥有自己的电力系统和给水系统。

百年商海第14集剧情介绍:

1926年,79岁的朱葆三去世时,在上海租界内,出现了第一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马路----朱葆三路,就是现在的溪口路在他的一生中曾经连任过两届商海总商会会长,是上海一言九鼎的巨头,更是上海第一代绅商中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百年商海第15集剧情介绍:

陈光甫,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摩根"、"中国第一银行家",在中国金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陈光甫创办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从一个资金不足十万、开在狭小的石库门里的"小小银行",发展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私营银行,在金融史上创造了一个以小搏大的成功案例。

百年商海第16集剧情介绍:

轮船招商局是我国第一个政府资助的大型股份制民用企业,它的兴办,是洋务运动从强兵到富国的转折点,它打破了中国延续了上千年封闭形态的自然经济体系。轮船招商局就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商办等多种经营模式的探讨和实践,对同期或后来其他企业都是具有示范作用的。

百年商海第17集剧情介绍:

轮船招商局是我国第一个政府资助的大型股份制民用企业,它的兴办,是洋务运动从强兵到富国的转折点,它打破了中国延续了上千年封闭形态的自然经济体系。轮船招商局就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商办等多种经营模式的探讨和实践,对同期或后来其他企业都是具有示范作用的。

百年商海第18集剧情介绍:

20世纪初年,宁波商船往来上海,下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量购买洋布,因而当时聪明的商人瞄准洋布的契机,纷纷抢滩"小东门"开起了布店。提到小东门的布店,很多老上海都会想到"三大祥"--协大祥、宝大祥、信大祥。三大祥出自于同一"母胎",牌号之中也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当年在他们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百年商海第19集剧情介绍:

1937年8月中旬开始,每天都有几百架日本飞机从上海上空呼啸而过,扔下上千颗炸弹,上海人每天都在担心炸弹会掉到自己的脑袋上。南京路路上的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以南京路商界联合会名义,组成了战时服务团,他们派出大批职工携带慰劳品,救护伤兵,救济难民,奔赴市内各地开展救亡宣传活动。这是这四大公司的第一次联合,之前他们已经竞争了整整三十年。

百年商海第20集剧情介绍:

1937年8月中旬开始,每天都有几百架日本飞机从上海上空呼啸而过,扔下上千颗炸弹,上海人每天都在担心炸弹会掉到自己的脑袋上。南京路路上的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以南京路商界联合会名义,组成了战时服务团,他们派出大批职工携带慰劳品,救护伤兵,救济难民,奔赴市内各地开展救亡宣传活动。这是这四大公司的第一次联合,之前他们已经竞争了整整三十年。

百年商海第21集剧情介绍:

提起宋则久,上了岁数的老天津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及他创办的"天津国货售品所"。从1912年创办"天津工业售品所",到1958年售品所公私合营,在近50年的时间里,宋则久为了他的"国货"理念,面对不断变幻的时代风云,历经坎坷,痴心不改。如何理解宋则久的"国货"理念?是出于爱国情怀,还是经营策略?

百年商海第22集剧情介绍:

留学生出身的宋棐卿于1932年创办了天津东亚毛纺公司。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东亚公司生产的"抵羊"毛线的总销量占据国内销售市场的87%,全国代理商达650余家,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并向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出口。

百年商海第23集剧情介绍:

刘鸿生,作为宁波商帮的又一代表人物,在近代中国商海中的沉浮,可谓具有典范意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在火柴和水泥行业打赢的两场经典商战。同行之间的竞争、竞价,排挤,吞并无不一应俱全。他创办的鸿生火柴厂,在国内同行业竞争激烈的时候,他利用谋略将对手挤跨,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他老丈人开办的燮昌火柴厂。

百年商海第24集剧情介绍:

作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陈调甫不仅协助范旭东创办了天津永利碱厂,而且还创立了我国油漆行业的名牌产品----灯塔油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以及"神州五号",使用的均是"灯塔"油漆。

百年商海第25集剧情介绍:

王开照相馆的创始人王炽开,是一个二十世纪初从广东到上海来淘金的外来移民,他在上海毕生的艰苦奋斗见证了上海这个移民城市的百年兴衰。

百年商海第26集剧情介绍:

2004年3月12日,在澳大利亚悉尼的拍卖会上,现在世界上直径为11.9微米的最细的、一捆价值600万元的羊毛被中国的绒线业巨头恒源祥拍得,这时距离恒源祥创立他自己的品牌整整过了77年。

百年商海第27集剧情介绍: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贫穷落后,满清政府腐败无能,在这样的时候,叶澄衷却成了上海滩的五金大王,积累起了巨大的财富,那么,商人叶澄衷,是怎样抓住了上海开埠之后的无数商机,让自己财源滚滚的呢?叶澄衷选择五金行业作为自己发家的根本,后来又成为了美孚在中国最早的独家代理商,在去世之前,又斥巨资筹建澄衷蒙学堂,寄托自己教育兴国的梦想。

百年商海第28集剧情介绍: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滩上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象,等到学了三分象,上海又变新花样。"上海滩的摩登时髦,让各派服装高手云集十里洋场,而一个上海浦东来的小裁缝金鸿翔,却在这里,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鸿翔时装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鸿翔是怎样脱颖而出的呢,鸿翔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百年商海第29集剧情介绍: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18岁的唐君远和其他热血青年一样,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斗争。就在这时,老家的父亲给他来了一封电报:命令他赶紧辍学回家乡。唐君远收拾起自己全部的行囊,踏上了回乡之路。父亲的电报改变了唐君远原本的人生计划,却也成就了他日后未曾料想过的人生之路:与日本人有过三次商业上的交锋,每一次都凝结了自己的血泪。

百年商海第30集剧情介绍:

1917年5月,金城银行成立,受过西方资本主义系统教育的周作民任总经理,历经北洋军阀、国民党、日伪时期而不倒,被称为银行界的"不倒翁"。在他的经营下,金城银行在开业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银行,跃居为在华北地区与盐业银行、交通银行齐名的大银行。

百年商海第31集剧情介绍:

"书",这是张元济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字。这一个字,这一排排铅字,这些铅字印成的书,伴随了他漫长的一生。他爱书如命,读书、藏书、编书、印书、卖书、写书,是商务印书馆成全了他关于书的所有梦想。80亩土地,500万资本,1200台机器、4500名员工,43家分馆,几乎每天都有新书出版,这是商务最鼎盛时期的规模。

百年商海第32集剧情介绍:

"书",这是张元济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字。这一个字,这一排排铅字,这些铅字印成的书,伴随了他漫长的一生。他爱书如命,读书、藏书、编书、印书、卖书、写书,是商务印书馆成全了他关于书的所有梦想。

百年商海第33集剧情介绍:

当年被毛泽东主席誉为"金笔汤"的汤蒂因,十四岁当店员,十七岁当老板,三十一岁创办绿宝金笔厂,从一个出身卑微、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女孩成长为一代实业家,其间历经重重坎坷,汤蒂因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在商战中创造了许多奇迹。

百年商海第34集剧情介绍:

1912年5月,在天津法租界北马路的天津商会内,来自天津各大商号的商会会员正在这里开会,酝酿推举新一届的商会会长。对于人选的要求,商会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对于人品,要求此人必须是经营有道,成绩卓著并没有经营劣绩;对于地位,必须是商号的大股东并在天津占有巨大的贸易额,是该行业的佼佼者;对于名望,必须得到商号的拥戴。最后,众人一致推举天津隆顺号的老板汴月庭为商会会长。汴月庭是谁?为何在天津商人中拥有如此高的威望呢?

百年商海第35集剧情介绍:

徽州的民间流行着这样的谚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胡天注正是13岁离开家,成了"汪启茂墨室"的学徒。一个小学徒,凭着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老板的信任,于是成了汪老板的上门女婿,后来又继承了岳父的产业,这成为胡天注事业坚实的起点。做了老板的胡天注并没有坐享其成,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品牌,打出了"胡开文"的招牌后想到的又是如何让这块招牌成为名牌。

百年商海第36集剧情介绍:

史量才被称为中国的"报业大王",他所经营的《申报》是旧时上海的第一大报,现在的老上海,依旧习惯地将报纸称为"申报纸"。史量才主持《申报》22年,这22年间风起云涌、新旧更替,他不接受任何人地钱财,也不受任何人的控制,"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最后以鲜血染红了《申报》,用他的生命捍卫了报格和人格。

百年商海第37集剧情介绍:

在一个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十里洋场,寸土寸金,有人在这里一夜暴富。但是,外国人几乎垄断了这个行业,上海成了冒险家们的乐园。在这样的时代,程霖生和周湘云两个中国地产家族经过两代人的苦心经营,终于在上海的房地产业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不同的经营风格,又让他们走向了完全相反的结局。

百年商海第38集剧情介绍:

从康熙八年创立后的80多年里,同仁堂成了誉满京城的金字招牌。但是乾隆十八年的一场大火,却使同仁堂开始走向衰落,乐家在同仁堂的股份甚至只剩下了半股。道光年间的一个雨天,21岁的乐平泉准备接手同仁堂,为了恢复同仁堂昔日的辉煌,精明能干的乐平泉不仅广交官府,成为京城最有权势的商人;还采取不同的的方式宣传同仁堂,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同时,还亲自参与研制新的配方。重振祖业的乐平泉无疑成了乐家老铺同仁堂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

百年商海第39集剧情介绍:

卢作孚出身贫寒但立志高远。他从航运入手,兴办民生公司,在经营上独辟蹊径,首创了川江上的定期班船,并且通过优质的服务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使民生公司迅速壮大。为了整顿川江航务,卢作孚应军阀刘湘的邀请,出任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并通过"云阳轮"事件,维护了川江上的内河航权。

百年商海第40集剧情介绍:

无论是外轮公司的价格大战,还是川江历史上的最低水位,都没有阻止民生公司前进的脚步。抗战爆发了,有人说民生公司的生命完结了,但是,卢作孚说,国家对外的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卢作孚领导民生公司在第一时间投入了战争,在短短的四十天里,把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工业企业经由三峡航道抢运到四川大后方,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百年商海第41集剧情介绍:

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揭开他们怎样"闪电式"地打造出荣氏实业王国的幕后商战机密,怎样操作循环抵押的"滚雪球"方式做到"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以及他们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片揭示了实业大家的悲剧性人生,通过荣氏兄弟不同的性格特征,展现他们在商战中不同的经营策略,揭示他们性格与命运的关联。

百年商海第42集剧情介绍:

《良友》画报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份大型的图片生活画报月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无疑就是文化上对现代中国人起到的推动作用。

百年商海第43集剧情介绍:

吕岳泉是一个贫穷船工的儿子,凭着天资、勤奋和运气,凭着天时、地利、人和,他在中国的人寿保险业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吕岳泉建造了中国人最早也是最宏伟的人寿保险大楼,建立了中国人的寿险体系,善于经营、投资,最后,华安的寿险事业不但走向全国,还冲出了国门。战争,动乱,让吕岳泉的华安业务江河日下,但是他一直苦苦支撑,并且始终保持华安纯粹的中资背景,直到他病逝。

百年商海第44集剧情介绍:

张石川是一个集电影艺术家、电影事业家、电影公司老板为一身的人,节目记叙他怎样利用各种手段经营明星影片公司,使他从一个只有一块招牌的小公司,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电影制片公司。张石川认为电影是商品的理念及其全身心投入电影事业的执著追求创造了电影史上的奇迹。

百年商海第45集剧情介绍:

1834年,河北人杨全仁因家乡遭水灾来到北京,起初在前门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生意越做越红火。由一个普通的烤炉铺发展成为一个以挂炉烤鸭为特色、名扬海内外、历经150多年历史的百年老店。节目以"八抬大轿"这个梦为叙事线索,叙述了全聚德两代掌门人的传奇故事。

百年商海第46集剧情介绍:

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为依托,描绘盛宣怀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这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如何崛起的一部历史。盛宣怀亦官亦商,亦中亦洋,他的一生既有官场的尔虞我诈,又有商海的斗智斗勇,既向洋人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又和洋人进行了有力的抗衡。身为李鸿章的弟子,因为李鸿章的信任,他有了平步青云的机会,但最终也因为李鸿章的另外一个弟子――袁世凯,壮志未酬,抱憾死去。

百年商海第47集剧情介绍:

张謇历经了26年漫长的科考生涯,41岁终于高中状元,然而他并没有坐享官场的荣华富贵,而是辞官下海,走向了"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道路。张謇用惊人的毅力和超凡的智慧,度过了每一次困境,把一个小小的纱厂最后发展成为中国民族经济史上第一个规模宏大的民族资本集团"大生资本集团"。

1/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