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秦腔《清风亭》(又名《天雷报》、《雷殛张继保》)剧情简介:
嘉庆年间,薛荣之妻周桂英不忍大夫人虐待,将亲生子与血书、金钗包裹抛在荒郊,被膝下无儿以磨豆腐为生的张元秀夫妇拾得收养,老两口喜从天降,为儿取名继保,抚养疼爱有加,渐渐长大,送南学读书。继保十二岁时,受同窗学友讥讽,便回家向二老要亲生父母,张元秀夫妇说了几句,继保一气之下出逃,二老急追至清风亭,恰遇周秀英亭内避雨,经一番询问,秀英方知继保乃是自己当年抛下的孩子,母子相认,并将继保带走,并嘱继保长大要报养育之恩。张元秀忍痛割爱,自此贫困交加,沿门乞讨。周氏领子赴京与丈夫团聚,供继保上京应考得中状元,衣锦还乡,至清风亭下马。张元秀夫妇见继保,继保口出恶言,拒不相认。二老激愤之极,痛心的碰死亭前。此事感动天庭,玉帝降旨,派雷公下界,雷打张继保,惩罚了忘恩负义的小人。此剧为老生、老旦唱做工重头戏。其中《赶子》、《碰亭》常单折演出。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二簧亦有此剧目。(下图为剧照)
望采纳~
京剧《清风亭》写薛荣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抛在荒郊,被以打草鞋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拾得,取名张继保,抚育成人。
13年后,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周氏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小憩。张老夫妻前往相认,但张继保忘恩负义,不肯相认,把老夫妻当成乞丐,只给他们二百钱。老婆婆悲愤已极,把铜钱打在他脸上,夫妻相继碰死在亭前;张继保也被暴雷殛死。
扩展资料:
《清风亭》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道德观。全剧以雷殛结束,也表现了古代人民惩治恶人的强烈愿望。剧作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赶子》、《盼子》、《认子》等折极为动人。张老夫妻善良、纯朴而倔强的形象塑造得颇为生动,周氏、张继保的性格也都真实可信。
《清风亭》在后世舞台流传很广,蒲剧、徽剧、京剧、汉剧、川剧、湘剧、晋剧、秦腔、豫剧、吕剧、茂腔等不少剧种均有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