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兰朵》剧情介绍豆瓣

《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图兰朵》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出场人物: 图兰朵(中国公主,女高音)   阿尔图姆(中国皇帝,男高音)   帖木儿(流亡的鞑靼国王,男低音)   卡拉夫(铁木尔的儿子,鞑靼王子,男高音)   柳儿(鞑靼国王的侍女,女高音)   平(中国大臣,男中音)   庞(中国大臣,男高音)   彭(中国大臣,男高音)   此外还有中国官员、百姓、卫兵、小和尚等人 剧情简介    中国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流亡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Calaf)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耍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并且严刑逼供。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爱(Amora)”。 :《图兰朵》讲述了在北京紫禁城门上,绝色美女图兰朵公主为了为过去受外族凌辱而死的祖母报仇,对全天下的人宣布:只要谁能猜中她所出的三道谜语就嫁给谁,但只要有一道没猜中,则会被马上处死。于是,不知多少被之美丽容颜所迷倒的异国王子丧命于这残酷的游戏当中。年轻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也为图兰朵的美貌意醉神迷,遂不顾忠实善良的女仆柳儿劝阻,毅然前往应战。结果机智的他成为唯一一个猜中所有谜语的幸运者。于是他也给公主留下了猜自己名字的谜题。当晚,公主一声令下,全城人们为获知卡拉夫的名字而共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一直钟情于卡拉夫的柳儿为了搭救主人,挺身而出承认只有她知道王子的名字,随后徇情自刎。最后,图兰朵冰冷的心终于为柳儿对爱情的忠贞、卡拉夫对自己炽热的爱所震撼和融化。人性和爱情的力量战胜了残忍与邪恶、全城人民沉浸在一片喜悦中。 你确定不是《图兰朵》? 中国京剧院2003年压卷之作。

剧情:燕蓟王的女儿图兰朵国色天香,成为诸多异国邻邦王子、储君追求的对象。他们不仅垂青于图兰朵的美色,还觊觎着王权和这片强盛的国土,他们威胁着国家的安定。图兰朵公主决定出三道谜语,有谁能够全部猜中,她就嫁给谁,但如若猜不中就将被处死。这样,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便成了刀下之鬼。一天,有位异乡人卡拉夫前来破题,他连破三题,赢得了公主的芳心,她也给公主出了难题--猜出他的姓名和来历,假如公主猜中,自己甘愿被处死,假如猜不出,他将带着公主远走高飞。和卡拉夫一起逃亡的父亲铁木尔,为了东山再起,主动前来告密,在宫中碰到在多年前的恋人陆玲公主,而一直是乳娘身份的陆玲正是图兰朵的母亲,二代人的恩怨在那一日的皇宫终于了结了。 《图兰朵》
故事素材似乎取自17世纪末介绍到欧洲的波斯《仙女之箱》。

传说中的中国皇帝阿尔通有个女儿名叫图兰朵,既聪明又美丽,但性情高傲,虽然芳名远播,但选婿甚苛。她订立的残酷条件是:凡前来求婚的王子,都必须回答她自编的三个谜语,全答对者,可和她结婚,否则,一律砍头示众。幕启时,已有不少头颅示众于城门上。王子卡拉夫由于战乱流落到京城,听到消息,毅然去求婚。图兰朵照旧当众宣布了三个谜语,卡拉夫全部答对。接下来应该允婚,但她认为卡拉夫当众夺去了她的荣誉,伤害了自尊心,想再出三个谜语,遭到国王拒绝后,她竟拔出匕首准备自尽。卡拉夫见状,忙请求让他出一个谜语,如果明天公主答对了,他愿牺牲性命,如果答不出来,就和他结婚。这个谜语就是王子本人的家族及他父亲和他自己的姓名。图兰朵使用巧计,从卡拉夫的女奴口中得悉了一切。第二天,她在朝廷上当众说出卡拉夫父子的姓名。卡拉夫如雷轰顶,毅然拔出匕首,图兰朵一下子从宝座上跳下来,扑进他的怀里,她说:她并不真正知道卡拉夫父子的姓名,而是用巧计得来的,因此,还是卡拉夫胜利了。两人幸福地结为夫妇。后来,在中国皇帝的帮助下,卡拉夫重返故国,登上王位。

意大利剧作家戈齐(CarloGozzi,1720—1806)的5幕寓言剧:《图兰朵Turandot》。这是第一个Turandot图兰朵。

德国戏剧家席勒根据戈齐的寓言剧,改编剧本,正标题是《图兰朵,中国的公主》,副标题是《一部童话悲喜剧》

普契尼的三幕歌剧:《图兰朵》。根据上面那个寓言剧改编,由阿达米(Giuseppe Adami)与席莫尼(Renato Simoni)撰写脚本。这是全世界流行的歌剧。席莫尼曾在1912年被 "晚间邮报" (Corriere della sera)派驻至北京一段时间,对中国的风俗有些了解。 "图兰朵公主" 剧本中不少令人感到惊讶、贴切的中国背景,应是他所提供的意见。
在普契尼之前至少已有四位作曲家曾依相同的故事题材作曲,有韦伯、布梭尼、亨德密特以及普契尼的恩师巴沙尼,据说普契尼是因看过布梭尼的同名剧后激起了作曲的兴趣。

中国京剧院演出了京剧改编本。
川剧也有演出。 哦,原来京剧本是这样的呀,我学的是话剧本的,和这个故事有出入,还是不说了 ..... 没看过
大家感觉如何?

1/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