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红军》剧情介绍豆瓣

✅剧情介绍:《十送红军》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影片讲述了1934年秋,红军长征中在四川省绵阳市叙永县离开家乡的“十送红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最后都鲜衣怒马长路漫漫,没有再回来。整部电影回顾了这些英勇壮烈的革命先驱们的轨迹。

✅热门影评:这部影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长征时期革命先驱们的坚定信仰和崇高理念。影片通过展现这十位青年先烈的人物形象和后人的缅怀纪念,向人们传递了一种强烈的革命精神,引导人们更好地珍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整部电影非常感人,值得一看。 导演:李雪松
主要演员:孙俪、吴秀波、林永健、金士杰
上映时间:2016年7月25日
类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影评:《十送红军》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群不畏艰险、不怕疲惫、坚韧的革命战士与军民共同经历的生离死别、情愫渐生的故事。孙俪、吴秀波等演员的演技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人动情。剧中的爱情情节和战争场面设计非常精彩,让人既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又从中看到了生命的不易和珍贵,是一部非常有感染力的作品。如果你对历史有兴趣,喜欢看爱情战争剧,一定不能错过《十送红军》。 ✅推荐力度:⭐⭐⭐⭐
✅剧情简介:《十送红军》是一部以红军长征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描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历程,讲述了红军战士浴血奋斗、英勇牺牲的故事。这部电视剧情节丰富、感人至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值得一看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 ✅豆瓣评分:8.9
✅剧情简介:《十送红军》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抗战剧,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攻克板门店的过程,以及当地村民与红军官兵的感人故事。剧中热血沸腾的场面和人物形象流淌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一看!🚩👨‍👩‍👧‍👦🕊️

在第四集和第七集都有。

相关剧情介绍:

1934年10月,大队红军从于都出发,迅速渡过了于都河,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秘密通过了敌人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与此同时,红六军团经过78天的西征突围作战与红二军团在湘西会师。博古和李德过高地估计了红军的军事力量,仍坚持按预定的路线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

周恩来“应慎重研究未来红军行军方向”的主张被博古否定了。彭德怀提出的必须力避与敌在湘江一带决战的军事建议同样遭到李德的拒绝。毛泽东针对奔袭湘江的作战命令会给数万红军带来的严重损失,连夜找“三人团”请示复议作战计划。李德不耐烦地指责毛泽东不要危言耸听。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1、毛泽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21年参与中共一大,1927年发动秋收起义,并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5年遵义会议后,成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

2、周恩来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在巴黎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邓小平是成员之一),领导南昌起义。在十年内战时期紧紧站在毛泽东一边。

3、朱德

十大元帅之一,与周恩来等人一同领导南昌起义,后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建立红四军。时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与毛泽东一起运筹帷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在《长征》的第七集

剧情简介:刘富带着十多个老表由江西追上转移的红军,他们向毛泽东控诉红军走后白军还乡团的罪行,哭诉游击队队长阿玉牺牲的情景。毛泽东在长时间的凝思后,以大无畏的气魄咏叹《十六字令》。李德顽固坚持原定北出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方案。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为了解决中央红军向何处去的问题。1934年12月12日,党中央在湖南通道召开了一次临时会议,主要讨论了战略方向问题。李德仍坚持朝二、六军团的方向北进,毛泽东果断提出中央红军放弃原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

他的正确意见得到与会者的赞同。但李德、博古仍以“三人团”的名义坚持北去湘江的计划。周恩来接受洛甫的建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否定了北去湘西的主张,决定向遵义进发。力争把十几万敌军甩在湘西,为红军争取主动。

扩展资料:

后续——

红军突然挥师西进贵州,打乱了蒋介石的部署。蒋介石电令何健、薛岳坚持在湘黔交界张网,坐等红军。贺龙所部危逼常德。何健借机调湘军嫡系回援常德。蒋介石密电薛岳拿下镇远,控制贵阳,并命贵州军阀王家烈在遵义消灭红军。

贵州军阀王家烈则欲借红军或蒋介石之手消灭对手侯之担。蒋介石对参谋团主任贺国光交待控制西南诸省的构想,让他立即入川,命刘湘派精锐部队陈兵长江南岸,并密切注视川北红军的动向,勿让朱毛红军与其会合。王家烈召集属下共商消灭红军的策略。侯之担当众保证红军插翅也飞不过乌江。

22集电视剧《长征》的《十送红军》音乐,同样非常成功。给我印象很深刻,主题曲《十送红军》连贯整个剧情。唢呐、琵琶、大、中、小提琴演奏、合唱等手法不断演绎着这支曲子。尤为感人的一节,是第七集“阿玉悲壮沉江”。毛主席听着老乡对阿玉的哭诉回忆,便让身边的红军战士唢呐吹吟《十送红军》,这和阿玉壮烈牺牲前含泪咏唱的《十送红军》交相辉映,如泣如诉。无不感动着每一位受众。悲愤感慨中的毛泽东赋诗一首: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坠 赖以拄其间 主席双眼噙泪,哀怨的唢呐声渐弱…… 音乐是一种语言,它能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而主题曲则升华了剧情。

麻烦采纳,谢谢! 歌曲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剧中才恢复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实上它却是一首编创歌曲。

类型

近代革命

中文名称

十送红军

发行时间

1962年

谱曲

朱正本

目录

1 创作背景

2 歌曲歌词

▪ 旧版歌词

▪ 新版歌词

3 歌曲鉴赏

4 获奖记录

5 重要演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十送红军

发行时间

1962年

谱 曲

朱正本

编 曲

张士燮,陈杰,姚学诚

音乐风格

红歌

歌曲语言

中文

类 型

近代革命

创作背景

歌曲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剧中才恢复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实上它却是一首编创歌曲。在《长征》播出后,作者朱正本向媒体介绍了《十送红军》的创作经过。 [1-3] 长征这部电视剧的开头曲就是市中心每集的开头都有,后来结尾都有每一集都能听得到。

1/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