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
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
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整个演出通过“选妻”、“镖师洗浴”、“灵魂回家”、“面秀”等等片段,凸显了平遥人的道德传统,及因为这种传统而阐发的悲壮情怀。
可贵而有特征的是,平遥的道义精神是在对民俗、史实进行了高度提纯的基础上展现的,如“送别”、“选妻”。
同时,讲述形式不仅有丰富的可视性,在文学上更有深蕴,运用了具有象征寓义的手段来表现。
如:正面地表现镖师的死亡,而用城墙上的鬼魂来表现镖师的精神和灵魂,这是很有创见、很有文学品位的构思。
这些片段不仅冲击了观众的情感,让观众记住了那些人物,更体现了创作者的哲思。
与以往“印象”系列的实景演出有很大不同,《又见平遥》突破了原来利用山水实景的布景,而是挪到了室内,并把古城的元素和演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迷宫般的剧场有着繁复的空间分割,完全不同于传统剧场:在90分钟的时间里步行穿过几个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观众可以捡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等,
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故事端倪…看实景演出就像一次“穿越”,观众有时像看客,有时又像亲历者。
这次实景演出可谓是一次新的尝试,对此,王潮歌认为,“印象系列”就是实景演出,从《印象刘三姐》到《印象丽江》再到《印象西湖》等,都是以山水为核心,
从创建实景演出到现在已经10年了,一个艺术家应该永远敢于再迈出一步。
“在北方不太适合做室外,冬天能把大家冻够呛,平遥古城不是大山水,完全是人文的特征,所以想要艺术再现的话,不是要接近它,而是稍微出离一点,在外围赞美它,所以要在这里盖个大剧场。
”
扩展资料:
出演建筑——
1、A区引导区
该区为观众等待区,该区可容纳观众300人以上。
该区由A1、A2、A3三组建筑组成,共计1683平方米,建筑面积578平方米。
采用中国清末时期同兴公镖局铺面为蓝本,真实反应了平遥最鼎盛时期的建筑特色,使观众在进入该区后,充分体验到从当代到清末的历史穿越,从而产生对平遥历史文化的深切体验。
2、B区商业文化展示区
该区由大街、小巷、牌楼、店铺、小庙等共计22组建筑物组成,采用石雕、砖雕、木雕、磨砖对缝等传统工艺建造,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平遥古城最鼎盛时期商业活动的繁华景象。
该区共计2845平方米,建筑面积2021平方米。
观众进入该区后可看到平遥古城在清末时的各种商业活动情况,真切的体味生活在150年前的平遥古人是如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中国商业历史的舞台上,谱写着非同寻常的华美乐章。
3、C区生活场景展示区
该区由10组建筑物组成,共计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采用仿真的手法,复建了平遥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同时,为了演艺的需要,对部分建筑采用了局部解剖放大的方法,使该区更具有表演性和娱乐性。
通过该区的建筑和表演的手段,使观众在该区真切的体味到平遥古城最为富庶时期商贾家庭富可敌国的生活场景,和悲欢离合的人生长歌。
文/蛮子01
《又见平遥》情景体验剧上演好几年了,一直无机会观看。
近日,朋友邀我去平遥旅游,真是知我所想,实现了走进《又见平遥》剧场的夙愿。
果然名不虚传,王潮歌导演的《又见平遥》,超级震撼,大气,更多的是感动!
02
《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我们很少有机会这样去看一个演出,这更像一个博物馆,或者说,更像一回穿越。我们有时像一个看客,有时又像亲历者。在一个又一个互不关联的场景中,我们捡拾祖先生活的片段: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从纷繁的碎片中窥视故事端倪。”导演王潮歌如是推介她的作品。
03
尽管已过了旺季,《又见平遥》每天还有三个场次,我们选择的是晚上七点。
检完票进入大厅,黑压压一片观众鱼贯而入,把宽阔的通道挤占得水泄不通。我着急地试图往前挤,朋友告诉我,没有座位,前后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场馆像一个偌大的集市,观众们簇拥着进来,自由地选择着自己的位置。虽然各方位、各角度都可以看到表演,我还是习惯性地往中心地段挪去。
突然,全场暗下来。一束灯光集中在斜上方墙上的一名男子身上,空中回荡着浑厚的主持声。瞬间,所有人都穿越了,穿越到古代,进入到剧情中。
随着介绍,光束射向另一侧上空,这位应该是镖局指挥者的角色,他呼吁有种的镖师挺身而出,远赴沙俄。
毫无察觉,我身旁的高台上,十几名光着膀子的镖师从天而降,摩拳擦掌,喊声冲天。
一曲优美的音乐声响起,镖师们分散在场馆十几个高台上,每个高台有一个透明的水缸。全场不亮,光束只聚焦着各个高台的演员。
镖师裸着上身,泡在大缸中,他们即将离乡押镖。洗个大澡,是镖师临走前的隆重仪式。每个观众都像镖师的亲友或邻居,聚集在一起,参与这场隆重的送别。
明知凶多吉少,依然慷慨赴死,一个个铮铮铁骨令人敬佩!
女人们为镖师擦去身上的水,用力咬了镖师一口。痛,但据说,留下这样的印记,即使死了,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凄美的旋律,幽暗的灯光,镖师与村姑难分难舍的目光、优美的舞姿,把生离死别的场景再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个个屏住呼吸,人人融入到那种离别愁绪中。
朋友陪客人观看过几次了,他告诉我,每次看到这一情节,他都止不住流泪。
04
目送镖师们悲壮上路后,灯光骤亮。在画外音的导引下,观众们蜂拥着穿过大门,进入到明清一条街。
与第一场景的宁静、扎心截然不同,青石板的街道,商户林立,人声嘈杂。票号,染坊,剪纸,油纸伞,私塾,应有尽有。人们穿行在繁华的大街上,分明就是步入了明清时代的街市盛景中。
不时过来一辆马车,吆喝声回荡在街头巷尾。
酒坊门前的长桌上,摆放着一碗碗酿酒,酒香吸引了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围观品尝。
做糖人、糖葫芦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小孩们跟着起哄、嬉戏、打闹。
演员与观众穿插在一起,介绍着货物,交流着行情。
观众也是演员,演员也是观众,除了服装有区别,真的难以分清。
似乎和往日没什么不同,但人们突然都涌向了南门广场,听说,七年前的镖师们,有消息了。
来到村头,本盼着二百镖师凯旋而归,却只看到一个人,还有镖师的魂。原来镖师们都在路上牺牲了,换回王家后人这一条命,这趟镖成了,回乡的缺只有魂。镖师的魂出现在村口的墙上,一个一个诉说着,有的悲,有的泣,有的故作轻松。魂能回乡一趟,他们也安息了。
这是全剧最为震撼的一场戏。
以平遥古城墙元素做背景,采用现代光影技术,表现灵魂行走,长途跋涉,魂系故乡,城墙坍塌,一声声凄惨的“我要回家”、“回家、回家”的呐喊,让人心碎难忍,让人毛骨悚然。
05
时光逆转,下一个场景又回到镖师出行前的时光。
这里是赵家大院,热闹非凡,原来是赵家东家今天要选妻。
数个妙龄女子站在幕后,依次展现各个部位:脚、腰、臀、手、面,层层淘汰。最后留下的,也就是万里挑一的女人,成为了赵家女人。当天洞房,当天留种。
跳跃的音乐、喜庆的服饰、靓丽的美女、妩媚的姿态、整齐的动作,美轮美奂,让人们流连忘返。
选亲之后,赵家东家就去押镖了,留下家中妻子一人,十月后,赵氏难产而死,临死悲言:"我生都生了,死就死了吧。” 赵家也从此没落。
若干年后,赵易硕魂回赵家,遇到了当代的赵家后人,后人责问为何当初要去押这趟镖。"我复字分号王掌柜全家十三口,已经在沙俄没了,只留下一个独苗儿子,我必得保他回来,让王家不断了血脉,这是平遥城的仁德,也是我赵易硕的仗义。"
为仁义而去,却也亏欠了自己的家人后代。赵东家奔跑着,忏悔着,朝着家乡的方向,魂归故里,落叶归根,却永远跑不到家。
06
跟随人群在几个场馆穿行,不知不觉已过去一个多小时。最后一场约二十分钟,可以坐在观众席观看。
赵家和王家的后人归宗认祖,散落、漂泊在世界各地的平遥人陆续回到自己祖先生长的地方!
接着是“面秀”。真可谓阵容庞大,震撼人心。
几十张面案拼合成一个宏大、平整的舞台,数十位演员用夸张的舞蹈动作表现山西人做面的过程,演绎山西人与面的不解之情。你看!他们时而把面粉抛撒在空中,时而伏案做揉面姿态,挥洒自如,凶悍有力,亦真亦假,如梦如幻!
一段段面舞,诉说着面和山西这片土地的渊源。
"离家在外,吃到了面,也就算回家了。”道出了无数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最后,演出在“桃花红、杏花白”这个有着浓郁山西色彩的音乐旋律中结束,扣人心弦,荡气回肠,让人们回味无穷。
07
剧终人散,我却仍然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之中。
山西人的仁义诚信是用生命换来的,这是晋商兴盛的灵魂。
《又见平遥》 用情景再现的形式,让观众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讲述山西故事,弘扬山西精神,大气磅礴,震撼人心,酣畅淋漓,感人至深,是山西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张很好的名片。
我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