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 ,
1949年8月,毛泽东、蒋介石都认定“在大陆的最后决战在四川”。为了避讳国民党军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宁沪杭战役惨败逃到台湾“落草为寇”,蒋介石把台北有名的风景区草山,改名为阳明山。蒋介石决意在四川与毛泽东作最后决战,部署胡宗南二十万大军守川北大门,宋希濂率十八万大军阻遏林彪所部由东大门入川。毛人凤截获宋希濂给陈明仁的电文。蒋介石急派毛景彪去重庆监视宋希濂及卢汉、刘文辉、王陵基甚至张群的动向。与此同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确定进军大西南的战略方针是“声北击东”。贺龙派部进攻胡宗南,摆出攻打川北大门态势,刘邓大军从川东、川东南暗度陈仓。
《解放》前苏联战争史诗巨片。1972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耗时4年拍摄共5集《解放》。每一集的片名分别为:《炮火弧线》、《突围》、《主攻方向》、《柏林战役》、《最后一击》。影片的时间跨度从1943年夏天一直到1945年5月:从苏联红军转入反攻的库尓斯克战役开始,挺进随后是红军强渡第聂伯河,解放基辅,收复白俄罗斯,东欧,解放波兰等东欧国家,直至最后攻克柏林。影片编剧之一、作家尤里.邦达列夫认为影片“有些近似以资料和真实事件为基础的编年史,它描写历史人物,描写广阔的战争背景,从士兵的战壕到统帅部的大本营,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很大”。导演尤里.奥泽洛夫则强调《解放》是一部政治电影。一方面,影片力图表现两种体系白热化斗争的不可调和性,努力突出苏联红军的伟大历史使命--把人民从法西斯奴役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尽管主要内容写的是解放、是胜利,但影片结束时银幕上出现了一行发人深省的文字:“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接着是各参战国在战争中的死亡人数,有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有英国,美国,也有德国...这使得影片的政治思考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战争对于全人类而言永远是一出悲剧。
其中铭刻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碑上的一句话至今仍激励这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你的名字不闻于世,你的功绩永垂不朽”。